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院院长谈】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协同推进。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决定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的底色与质量。而...

  • 南方网:最闪亮的坐标 | 张太雷: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清明忆英烈,忠魂贯长空。4月1日至5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策划推出“最闪亮的坐标”系列短视频,通过挖掘广东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与大家一起缅怀英烈、学习英烈。今天推出第二篇《张太雷: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三高校获“挑战杯”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授奖名单近日公布,其中,天津理工大学“基于对比自监督学习的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南开大学“中国市场营商环境调查与优化──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4年4000余份调研问卷的分析”、天津大学“基于高性能锂基介质陶瓷的太赫兹天线阵列集成技术研究”被评为特等奖作品。

  •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刘昌俊:加强“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近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行动的严厉打击,体现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成效,让全社会再次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表示。

  • 中国青年网:天津大学研支团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

    为了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拉近广大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激起青少年持续兴起探知航天奥秘、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潮,感受祖国的强大,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 天津日报:坚持开拓创新的三重内涵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的开拓创新史。“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全面创新是开拓创新的应有之义,守正创新是开拓创新的核心要义,主动创新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真义。新时代,坚持开拓创新,需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全面、守正和主动这三重内涵。

  • 津云:全校餐厨垃圾减四成!“小份菜”成为天大新“食”尚

    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2021年9月起,天津大学双校区共计13个食堂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均推出了“小份菜”窗口,采取大小份售卖、小碗菜自选等多种形式进行售卖,而对于鸡腿、排骨、猪蹄等品种,可根据个数规格售卖或称重售卖。灵活多样的售卖形式,不仅减少了剩饭菜的产生,也让同学们每餐有了更多选择,提高了食堂的光盘率。

  • 北京日报:天津大学团队揭示:森林野火对北极变暖有重要影响

    近期,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傅平青团队与德国马普化学所教授程雅芳(音译)团队等多家国内外单位合作,系统研究了棕碳气溶胶对北极的增暖效应及其来源贡献。研究发现,北极地区水溶性棕碳的增温效果约相当于黑碳的30%,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质燃烧贡献了北极地区约60%的棕碳增暖效应。​

  • 央广网:以朋辈力量为切口 天津大学讲好集体主义的“大思政课”

    央广网天津3月26日消息 “我想疫情并没有偷走我的三年。这期间,我见证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抗疫行动,也参与着青年学子积极作为、勇担重任的淬炼蜕变,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力量,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与担当。”近日,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生工程第五党支部召开的“勇担责任,同心抗疫”主题党日活动上,学生党员高雪如是感慨。

  • 人民日报:天大等研究团队揭示棕碳气溶胶对北极增暖效应强烈

    当前,北极地区正以全球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快速变暖。冰川融化、海冰减少等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和经济问题。

  • 天津日报:研发可拉伸电极 让光电子设备柔韧兼具 天大连发两篇重磅科研成果

    3月24日至25日,斯坦福大学团队与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团队合作,在可拉伸电子与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两篇论文,相继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刊发。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合作成果让柔性电子设备兼具柔韧贴合

    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合作创造性地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PEDOT:PSS)中引入第二重拓扑交联网络,使其材料力学和电学性能都大大提升,得到了目前导电性最优的可拉伸、可光图案化的柔性电极。

  • 科学网:新成果让柔性电子设备兼具“柔”与“韧”

    日前,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团队与斯坦福大学教授鲍哲南团队合作,创造性地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中引入第二重拓扑交联网络,使其材料力学和电学性能都大大提升,得到了目前导电性最优的可拉伸、可光图案化的柔性电极。

  • 津云:天大“变胞”理论弥补灵活机器人与高效机器之间的鸿沟

    日前,由戴建生教授领衔,天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为合作单位完成的“机构演变与变胞机理发现及其几何形态变构理论与分岔调控机制”,在今年3月评选出来的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中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中国新闻网:天大教授成果打破国外专利壁垒 解决我国制造难题

    近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海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解决了混联加工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中的难题,打通了从自主设计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

共11179条 首页上页1...330331332333334...746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