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中新网: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逝世 享年100岁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 天津日报:余国琮院士逝世!他曾为“两弹一星”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2022年4月6日12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津逝世,享年100岁。遵照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 天津广播:悼念 | 余国琮院士逝世!曾为“两弹一星”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4月6日12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津逝世,享年100岁。

  • 津云:余国琮院士逝世!他曾为“两弹一星”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2022年4月6日12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津逝世,享年100岁。遵照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 北京日报:曾为“两弹”做重要贡献!余国琮院士逝世,享年100岁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2022年4月6日12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遵照余国琮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 新京报:玩乐防疫两不误,天津大学购四百余风筝供学生“尽情放飞”

    这几天,路过天津大学的市民发现,中午或者晚上,总会有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校园上空飞翔,这些风筝都是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的。4月6日,新京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为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该校在这个春季举行首届“风筝节”活动,校方特别购置了一批风筝,学生可以凭学生卡借取,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尽情放飞”。

  • 人民日报: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琮逝世

    2022年4月6日12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津逝世,享年100岁。 遵照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 科学网:60多年前,那个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人|缅怀余国琮院士

    28岁那年,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 短短几个月后,他历经艰辛,辗转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37岁那年,周恩来总理紧紧握着他的手,嘱托解决那个“卡我们脖子”的问题。 最终他不负众望,开发出了被沿用至今的关键技术,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据光明日报报道,余国琮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 北京日报:春暖花开,天津大学学生在校园里“放飞”了

    “啥?在天津大学可以凭学生卡领一个漂亮的大风筝?”“听说还有专门的放飞场地?”“不会放风筝怎么办?别担心,‘专家指导’给你安排上!”近日,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津大学校园中飞翔,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手牵风筝自由奔跑,惬意享受晴暖的春光。

  • 津云:天大“喊你放风筝”!不要错过春的诗情画意

    凭学生卡就可以领一个漂亮的大风筝,还有专门的放飞场地……在天津大学北洋广场、宣怀广场、青年湖畔……同学们手牵风筝自由奔跑,惬意享受晴暖的春光。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大校园中飞翔,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 天津教育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天大科研成果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由戴建生院士领衔,天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为合作单位完成的“机构演变与变胞机理发现及其几何形态变构理论与分岔调控机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 天津日报头版:天大学子在抗疫一线上好“大思政课”

    当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成了令人瞩目的榜样标兵,就有更多的年轻面庞选择行动、选择担当,主动加入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同学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各类志愿服务中,协助引导核酸检测采样、运送抗疫物资、完成信息统计、解答学科问题……此外,天大各学院(部)灵活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座谈交流、主题班会、专题党课、团日活动等形式,结合做手抄报、发布倡议书、录制加油视频等各类活动,在抗疫一线激扬青春正能量,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中锤炼品格、磨炼意志、彰显担当。

  • 科学网:天大医学生清明致敬“无语良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逝者、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对于医学生而言,则还有一群需要缅怀和感谢的特殊对象——“无语良师”。

  • 解放军报:“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伟大飞跃的成功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题专设一部分,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成功之路蕴含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是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阐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理解领悟,为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 “五个必由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

  • 新华社:“共鸣”:那些译成英文的清明诗词

    新华社天津4月5日电(记者李鲲、孙凡越、宋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翻看中国翻译家许渊冲翻译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籍教师乐小悦直言:“我想起了一首关于万灵节的意大利诗,意大利人也用雨来表达悲伤的感觉。” 乐小悦说,中意两国的文化都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纪念,读完这首诗她忽然感到有点难过,想回到意大利去祭拜她的祖先。 “万灵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与清明节有相似之处,都有祭奠的意味,但西方的节日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而清明节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以及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世代传承。”研究英美文学与文化的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马涛说。

共11179条 首页上页1...329330331332333...746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