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的一间教室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整面墙大小的屏幕代替了黑板。同学们戴上VR眼镜,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轻轻点击“开始”按钮,大家仿佛瞬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世纪,置身马克思的住所……
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著名感光材料专家邹竞连抬起眼皮都有些吃力,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对色彩的痴迷。
2022年6月9日,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感光材料专家、天津大学教授邹竞在天津走完了她多彩的一生,享年86岁。
我国感光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邹竞,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感光材料专家,天津大学教授。2022年6月9日,她在天津走完了她多彩的一生,享年86岁。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凌晨4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感光材料专家,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9日凌晨4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她倾尽一生都在追逐一个彩色的梦,她研发的三代乐凯胶卷也圆了全中国人一个彩色的梦。
市领导调研推动高校服务管理等工作并与学生共度端午节
天津大学郑刚教授团队研发的“基坑工程自稳型无支撑绿色支护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突破了长期以来地下1—2层深度基坑围护体系采用水平内支撑技术的瓶颈,形成了系列倾斜桩无支撑支护技术。新技术可显著降低水泥、钢筋和砂石等建材消耗,在节能、降耗和减碳方面效益显著。日前,该项目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端午佳节,又是天津大学“花式宠学生”的一天!天津大学为全校师生准备了60000个香甜的粽子,还在新老校区安排了包粽子、编彩绳、做香囊等一系列民俗体验活动,师生在粽叶飘香中同贺端午安康。
6月2日,一座充满未来气息的“火星博物馆”在云端拔地而起,天津大学第八届设计年展在云端开幕,130余件学生设计作品在线展出,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饱览天津大学设计类专业的风采。
来自黑龙江、毕业于天津大学的“80后”小伙刘帅男放弃了研究机构的稳定工作,一头扎进农村“垃圾堆”搞创业。现在,其研发的“生活垃圾闪蒸矿化处理器”已拥有38项知识产权,成功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许多难题,目前在国内多个省份的农村得以应用。
1957年8月13日,崔愷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4年,他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进入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 崔愷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以及建筑学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设计大量国家级和地方重要建筑达130余项,是国内作品最多的建筑师之一。首都博物馆、北京丰泽园饭店、河南殷墟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庭院、拉萨火车站、2019年世园会中国馆、外研社大楼……公众身边一座座熟悉的建筑,是他的职业生涯最生动的注脚。
日前,市委书记李鸿忠不打招呼、轻车简从,来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随机调研检查学校疫情防控、校园服务管理等情况,与在校大学生座谈交流、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