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在天津社科界专家学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二十大报告中发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声音,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对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牵头申报的“城市智能与数字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天津大学必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开幕的热烈氛围在大装置上持续着。
日前,从天津大学获悉,现在本科生也能和研究生一样“一对一导师制”培养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的“标配”,天大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拥有了一名“师友”导师。相较于辅导员、班主任,该校实施的“师友计划”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大类招生条件下未来专业选择的指导,在专业教师中选聘了730位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师友”导师。2022级本科新生成为“师友计划”首批受益者。
深秋时节,渤海之滨大潮奔涌,津沽大地五彩斑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充满期待。大家立足本岗、勇毅担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走进街道社区、科研院所、田间地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大专院校、消防站点和医疗机构,共同见证大家坚守岗位的奋发作为和精神风貌,共同感受大家期盼盛会的真情实感和美好祝愿
“担当作为铸忠诚”“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昨日上午,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设现场整洁有序、条幅鲜艳夺目,70多名身着工服的建设管理人员喜气洋洋,一起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聆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场地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复兴的中国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深入探索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大党独有难题,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创新;准确把握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最好证明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市各界党员群众收听收看开幕盛况,听报告,看变化,话未来,谈发展。
党的二十大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意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为民族复兴绘制宏伟蓝图。关键时刻的关键布局,对未来全局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天津大学推出系列短视频《我们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