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怎样的“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作出哪些战略安排?本期节目邀请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颐深入解读。
奋进在更壮阔的征程,一棒接一棒,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永远在路上。
天津代表结合本职工作热议报告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内容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在天津社科界专家学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二十大报告中发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声音,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对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牵头申报的“城市智能与数字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天津大学必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开幕的热烈氛围在大装置上持续着。
日前,从天津大学获悉,现在本科生也能和研究生一样“一对一导师制”培养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的“标配”,天大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拥有了一名“师友”导师。相较于辅导员、班主任,该校实施的“师友计划”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大类招生条件下未来专业选择的指导,在专业教师中选聘了730位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师友”导师。2022级本科新生成为“师友计划”首批受益者。
深秋时节,渤海之滨大潮奔涌,津沽大地五彩斑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充满期待。大家立足本岗、勇毅担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走进街道社区、科研院所、田间地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大专院校、消防站点和医疗机构,共同见证大家坚守岗位的奋发作为和精神风貌,共同感受大家期盼盛会的真情实感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