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
10月2日校庆日,在天津大学喜迎建校129周年之际,天大校友郑东再次向母校捐赠5000万元设立“天津大学郑东卓越/讲席/英才教授”基金,感恩母校,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天津大学喜迎建校129周年之际,天大杰出校友郑东再次向母校捐赠5000万元设立“天津大学郑东卓越/讲席/英才教授”基金,重奖三尺讲台,感恩母校,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10月1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六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落幕。
刘秀云,毕业于天津大学,先后到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和科研,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1年回到天津大学任职英才教授、博导,并于今年就任天大药学院院长。在上个月天大新生开学典礼上,她作为师友导师代表发言,她的一句“祖国是我们最强大的背景”刷屏社交媒体。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天津大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国庆系列活动,表达师生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
10月1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本市各高校纷纷举行升旗仪式,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崇敬热爱之情,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天津大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国庆系列活动,表达师生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天津大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国庆系列活动,表达师生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
央广网天津10月1日消息(记者张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天津大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国庆系列活动,表达师生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
9月29日,天津大学全球南方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南方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近日,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合作提出了一种创新的DNA信息存储编解码方案——“DNA Palette”。通过体外存储实验,该方案成功将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脑部核磁共振影像数据编码至DNA,并无损解码,实现影像数据的三维重建和病理诊断,为医疗数据存储技术提供了新解决方案。该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
天津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古’只是一个时间的维度,‘传统’蕴含的内容更丰富更有价值。”换句话讲,一个村落即使历史稍欠深厚,但只要它较多地延续了传统,就同样值得给予关注。这意味着,在即将建立的保护体系中将有更多村落被纳入进来。
天津大学全球南方研究院成立仪式暨“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南方合作与发展”研讨会29日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召开,旨在深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日前,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师生来到甘肃省宕昌县南阳镇,揭牌“北洋梦想教室”、捐赠AI教学实验室,让“AI风”吹进梦想教室,“洋老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