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电影《749局》遭遇口碑两极分化
10月8日上午,由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
近日,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胡清华为天津大学4000余名大一新生讲授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该课程是天津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同步向天津市高校开放,并通过智慧树平台进行全国共享。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人工智能先驱”
日前,以“打造生物制造新产业 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为题的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生物制造创新力榜单”,其中,长春新区高新开发区成功入选“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高新区/经开区top20”,位居第四位,是东北地区首位。
2023年,我有幸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来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中国长城与古罗马长城的对比研究。文明互鉴是这项研究的主旋律,我们需要在历史遗迹与古籍记载中寻找人类共同智慧。在鲁汶,我融入了一个多元文化集体,这让我对研究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推动数字人才加速培育,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性作用,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10月9日—10日,“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
“样式雷”,是清朝八代传人供职清廷样式房、200多年间主持设计皇家各类建筑工程的雷氏家族专称。其实,发现“样式雷”设计之前,王其亨就已经下定决心,不能眼看着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失语”。那时他只是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10月1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六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圆满落幕。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与市环湖医院合作提出了一种创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信息存储编解码方案:通过体外存储实验,该方案成功将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脑部核磁共振影像数据编码至DNA,并无损解码,实现影像数据的三维重建和病理诊断,为医疗数据存储技术提供了新解决方案。该成果已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家国情怀潮涌,涤荡着历史的天空。
王其亨在天津大学给学生们讲授了40多年的古建筑和“样式雷”。
课堂上,他是总喜欢和学生们聊上三言两语的良师;课堂 外,他曾化身“ Tony 老师”,为学生们义务理发;科研中,他从事 转子动力学研究达 30 年,主持 973 课题、“两机”重大专项专题、 国家基金项目等。 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是亲 和有爱的朋友、是令人敬仰的学者……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 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学院教 授曹树谦。育人为先 ...
日前,“海棠大学堂”科普创新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举行。 基地由津南区海棠街、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内燃机学会共同建设,将依托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体验式”“沉浸式”优质科普载体资源,中国内燃机学会富集的行业科技人才资源,通过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方式更广泛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基地共建开启了街校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