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文化和旅游部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的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课题“深海原位采样水下航行器研制”通过崂山实验室组织的评审并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时间回到2019年10月9日,国内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元老级科学家、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去世。儿子杨石遵循父亲遗愿,把骨灰撒在所城中心小学的后山上,没有墓碑,但种下一棵松树为记。如今五年过去了,山上的松树长高了。校园里依旧书声琅琅,杨石继续着父亲的嘱托,每年准时把2万元打到小学的账户上,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师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杨恩泽。但杨恩泽的一生,留下的“自己”太少了。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千年瓷都景德镇,一直是中西交流的要地。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10月24日,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以“建筑语境与城市更新”为主题,“中法60年·建筑师圆桌对谈”在景德镇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承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协办,旨在进一步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中法城市保护与更新的挑战与机遇。
近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国产深海微生物原位采样自主水下航行器(MSAUV),并通过崂山实验室组织的评审,实现了深海微生物多点位化、多尺度化、高自动化和高保真化的原位采样、保存和分析。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机械工程学院承担的科技创新课题“深海原位采样水下航行器研制”近日通过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组织的评审并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0月25日第04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的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课题“深海原位采样水下航行器研制”,近日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团队突破深海微生物多通道高保真采样仪器设计、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设计与优化、采样区域识别与跟踪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首台深海微生物原位采样自主水下航行器(MSAUV)的研制,搭载了深海原位微生物采样仪器和多种环境要素感知传感器,实现了深海微生物多点位化、多尺度化、高自动化和高保真...
由天津市教委主办的“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专场对接活动走进天津上市公司力生制药。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走进企业,倾听企业需求,交流研究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无独有偶。
日前,由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天津仁爱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储能与智慧电站关键技术论坛”在津召开。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14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
本站讯范旭东纪念馆供图在滨海新区解放路与东大街交口处,一栋古朴的百年建筑矗立在街口,这座英式二层小楼显得格外醒目,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将岁月风云刻进斑驳的红色砖瓦中,无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这里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以下简称黄海社)旧址,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研究机构,于1922年由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出资创建。
10月22日上午10点,在位于天津大学的天大养老服务中心举办了携程老友会居家乐俱乐部天开活动中心启动仪式。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15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310亿元,同比增长10.2%。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面对协同成效这一必答题,京津冀三地再度交卷。10月24日,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天津举办,十年协同变化之巨,是众多企业代表、科研人士的切身感受。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河北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河北区委书记徐刚介绍了河北区“深学深用 善作善成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的有关情况。
在范旭东先生诞辰141周年和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建业110周年之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修缮竣工暨范旭东纪念馆落成开馆仪式在天碱俱乐部前广场举行。天津、北京、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高校科研单位代表、创业先辈后代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