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于2001年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单位之一。徐晨蕾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她的深耕方向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春风送暖,桃梨次第开。天津市民走出家门,观赏桃红杏白、樱花和玉兰花海之余,也期待着西府海棠集中绽放的盛况。在文创领域,以海棠为主题的大批新作亮相。这些匠心独具、细节精美的作品,不仅承载着天津的文化记忆,也为即将到来的海棠花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每个完美扣杀背后,都是上万次挥臂练习。”女排世界冠军、天津大学教师姚迪同时向两地学生全景式展示职业运动员训练日常。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自豪与荣光。
以鲁班工坊为依托,天津不断加强和巴基斯坦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搭建起中巴友谊的桥梁。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国际教学中心,共有13名巴基斯坦学生们,大二学生乌马尔,正在这里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与现代职业学院合作创办的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已经在当地培训了上千名技术青年。眼下,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还依托21家合作企业,在当地鲁班工坊开发中药材种植检测、轨道交通运营等领域的课程。天津大学,共有254名来自巴基...
聚焦新工科,共探科技未来发展新方向。同时新工科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大学阶段,它正在向高中、甚至小学“下沉”,成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理念。《新质卓见》带您解锁新工科。编辑(刘延俊 来瑞兮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自豪与荣光。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哲 通讯员 焦德芳)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让人痛苦不堪的慢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它不仅病程漫长,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李楠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双交联水凝胶,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自豪与荣光。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自豪与荣光。
日前,天津大学正式发布13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口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自豪与荣光。
3月17日16时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谷神星一号遥十运载火箭飞向太空,将8颗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其中6颗是来自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气象空间遥感卫星。
近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胡小龙课题组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以下简称分形SNSPD)。该成果能够为光量子计算、量子密钥分发、远距离空间光通信、光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性能优异的单光子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IEEE量子电子学精选专题期刊》上。
3月15日,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携手主办,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协办,法国驻华大使馆特别支持的“中法更新主题展:文化·绿色·建筑”巡回展首站开幕式在江西景德镇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