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大学不断推进新工科建设,实现迭代跃升,同时深化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学校致力于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人才活力,倾力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三层面”协同推动新工科建设在宏观体系层面,学校在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的基础上迭代创新,发布实施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
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韩建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孟令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部位组织氧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估》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该研究历时3年,全面客观评估了多部位组织氧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对择期非体外冠脉搭桥围术期管理中的实际效用,为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精准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月24日,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韩建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孟令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部位组织氧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估》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
近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韩建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孟令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部位组织氧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估》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
3月23日,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在天津市武清区召开。论坛以“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为主题,“政产学研资”各界积极参与,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合成生物学研发进程,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本次论坛由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联合主办,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
近日,天津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创新打造的"冠军课堂"在陇疆两地引发热烈反响。
多位记者走进6所学校 用笔记录诗意校园和蓬勃朝气
昨日,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在天津市武清区召开。论坛以“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为主题,在宣布了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成立的同时,也是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亮相——今年刚刚获批在天津大学建立。
津云新闻讯:3月20日下午,天津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政校企”合作签约暨退役军人就业服务驿站揭牌仪式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举行。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玉波代表学校致辞,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党苗出席仪式并讲话。
“晋祠石质文物风化严重,该如何保护?”“在晋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法国专家有何建议?”“如何解决文物保护和游客日益增多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中国当代建筑观察站负责人弗朗索瓦兹·兰德给出答案。一场聚焦“文明对话”与“技术共生”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交流座谈会18日在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举行,晋祠博物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及法国专家学者围绕遗产保护和管理展开探讨。
2025年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伴着《我爱你中国》的动人旋律,来自武警黑龙江总队的仪仗兵高擎鲜艳的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庄严入场。“橄榄绿”托举起“中国红”,与山河四季交相辉映,让人热泪盈眶。
3月20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2在北京天坛医院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3例患者状态良好,其中瘫痪病人已实现意念控制运动,因患渐冻症而失语的病人已实现中文交流能力。
中新网天津3月20日电 (记者王君妍)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的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会19日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活动上,“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立。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产学研深度融合被赋予全新使命——“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如何进一步破解科技成果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难题?3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央广网天津3月11日消息(记者 周思杨 韩雨晨)重大项目是引领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5年初,天津市级重点建设、储备项目清单重磅发布,为全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注入强劲动力。初春时节,854个重点建设项目星罗棋布在渤海之滨,在津沽大地上奏响一首澎湃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