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毕业生,现为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研发骨干。他从事二氧化碳分离膜的研发,成功应用于首套国产膜海上碳捕集示范装置,突破了技术瓶颈。他设计并开发了新型膜分离技术与装备,较传统方法重量减少1/5,高度下降60%,对FLNG船国产化进程有重要意义。李成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5项。他在天津工作生活中感到有成就感和乐趣,已定居天津,将继续为绿色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辉在天津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表示公司成长离不开天津良好的发展环境。云遥宇航专注于气象卫星研发与数据应用,已发射46颗气象卫星,位居全国第一。公司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实施全球组网星座计划,打造全球最大的气象遥感星座,服务天气预报及多个行业领域。同时,公司将带动上下游企业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链,助力天津打造空天信息应用示范城市,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气象服务,推动全球气象事业发展。
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朝辉在天津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表示作为科技民企创业者,要勇做创业创新的弄潮儿。永续新材料成立于2023年4月,入驻天开园后,专注于纳米纤维素的绿色智造及功能新产品开发,取得多项“首次”与新突破,获工信部绿色低碳赛道银奖及700万元股权投资。企业产品已获多项认证,未来将继续以国家战略、民生需求和产业升级为导向,深耕纳米纤维素产业领域,在绿色创新赛道上勇毅笃行。
2025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天津市儿童医院举办儿童结核病防治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呼吸科专家和多位医护人员现场解答家长疑问,强调儿童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并进行免费肺部健康检查和结核病风险评估。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儿童结核病的认知,增强了家长防范意识。WHO提出的结核病防治目标激励着人们加快行动,终结结核病,让孩子们拥有健康无“核”的未来。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支持。
天津大学叶升教授团队成功破解了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生存机制,即它们如何通过MCT1蛋白运输乳酸来逃避免疫攻击。经过持续研究,团队发现MCT1运输乳酸需要完成一套精密的"质子泵"动作,并筛选出名为"水飞蓟素"的天然化合物,能有效阻断MCT1工作并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并已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药物设计,争取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将“天津海陆、城乡边缘地带的景观”课堂移至大神堂码头,实地探访天津“最后一个渔村”,寻找城乡边缘的景观密码。学生们目睹潮汐变化对渔村风貌的影响,捕捉渔船归港的光影,参与“海浪研讨会”交流心得。本学期,他们还将再进大神堂,围绕码头景观焕新、非遗文化展陈等课题细化设计方案,旨在用设计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书写蓝色未来。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速写本和学期设计规划碰撞出创意火花。
天津多所校园春日美景引人注目。九十二中学海棠花盛开,学生兴奋欣赏;芦台一中“玉兰教室”短视频走红,展现校园玉兰之美;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玉兰成为“校花”,见证学生成长;四平东道小学综合实践教室让学生实践中收获快乐;南开学校鹏飞学校海棠陪伴学子;天津大学敬业湖美景如画,成为师生观赏胜地。各校注重校园环境美化,激励师生,让学生在繁重学业中感受生活诗意,发现身边美好。
3月23日,“旧书新知 文古润津”海河旧书市集红桥区专场活动走进天津桃花节,活动包括“书香天津”阅读分享会、海河旧书市集和文化市集三大板块。市集汇集了40余个展位,带来万余种二手书籍,吸引众多书迷。此外,还有主题展区和非遗项目体验活动,让人们领略红桥的历史文化魅力。活动中,李晓重等作家分享阅读写作经验,强调推广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活动通过多元文化体验与公益行动,为市民打造了一场书香与文脉交织的文化体验。
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在天津武清区举行,以“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为主题,探讨AI如何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研发进程,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期间,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成立,同时发布了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科技部年初成立了依托天津大学的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推动经济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
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于3月23日在天津武清区召开,由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主办。论坛聚焦“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研发进程,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而AI技术突破能有效解决合成生物学研发中的痛点问题。期间,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成立,多家企业、投资机构现场签约,共同助推合成生物科学和产业快速发展。
日前,位于意式风情区的百年建筑圣心堂旧址完成修缮,并通过验收。圣心堂旧址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典型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风格的教堂。去年5月,河北区正式启动圣心堂旧址修缮,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恢复建筑原样。在修复过程中,相关专家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文物现状的研究,不仅为圣心堂旧址的修复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案,也进一步深入挖掘了历史细节,丰富了天津历史文化。修缮后的圣心堂旧址将被打造为圣心艺术中心,引入艺术展、戏剧、音乐会等,让百年建筑演绎新的文化故事。
叫个“空中快递员”送外卖、坐个“空中巴士”跨城市通勤,科幻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近来,低空经济成了热词,千米以下的空域越来越繁忙。
3月27日,为缅怀纪念捐献者,普及“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倡树文明新风,天津市红十字会在蓟州区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园举行2025年“奉献者生命礼赞·红十字清明追思”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京津冀晋蒙五地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和措施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区域性整体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天津市疾控中心突发办于3月21日组织召开京津冀晋蒙协同应急处置机制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孙鑫贵、河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师鉴、应急办副主任高伟、山西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左素俊、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姜晓峰参加此次研讨会。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天津市疾控局应急处置处四级调研员彭超、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周艳出席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天津市疾控中心突发办主任周宁主持。
经过“改造”的酵母竟然能产生玫瑰花香,这样神奇的一幕在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变为了现实。科研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把玫瑰的基因成功“种进”酵母里,令其像玫瑰花一样产生芳香物质——玫瑰醇。以此项技术转化的产品已经在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研究院完成了中试。应用该玫瑰醇作原料生产的首批2万瓶香水产品,即将于近期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