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台海蓝色的“钢铁裁缝”正灵活地挥舞机械臂,精准地完成着高难度的钢管焊接作业。4月8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由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连勇教授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套T/K/Y管节点智能焊接装备即将交付工程应用,标志着海上油气平台搭建进入“装配式”智能时代。
近日,天津大学教授叶升团队成功破解了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生存密码,为研发新型抗癌药物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恶性肿瘤细胞有个特殊的生存本领:当遇到缺氧环境时,它们会像发酵面团一样快速产生乳酸。
4月1日,天津大学发布为期40天的减重训练营计划,邀请学生参与进行体重管理,并喊话“达成有奖”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实验室,看到该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教授正在和团队成员探讨燃料电池仿真技术。
一种通过蜱虫传播的致命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近日迎来治疗“新曙光”。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中国病毒学》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由金银花等五味中药组成的“清气固血方”能通过独特的分子机制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为这一全球重点关注传染病带来中医药解决方案。
人间四月,海棠初绽。日前,“百卅天大 海棠依旧”天津大学第十一届海棠季师生诵诗会在春日暖阳中如约启幕。这场融合诗词雅韵、精神传承与创新表达的文化盛宴,不仅是“穿越百年的青春问答”第二季——“海棠花开”网络美育思政课系列活动的重要实践,更以美育为经纬,吸引众多师生校友、市民游客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让思政教育在诗意的土壤中生根抽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被网友戏称为“国家喊你减肥”。4月1日,天津大学发布为期40天的减重训练营计划,邀请学生参与进行体重管理,并喊话“达成有奖”。
今晚报“镜观津韵·城记古今”活动团队,在校园开放日当天,开启了一次沉浸式感受大学科技文化底蕴的记录之旅。
4月5日,天津大学2025海棠季校园开放日,随着海棠的竞相绽放,如约而至。双校区繁花似锦、人潮涌动,据学校统计,当日有10万人打卡这一盛会。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中国病毒学》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由金银花等五味中药组成的“清气固血方”能通过独特的分子机制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这一全球重点关注传染病带来中医药解决方案。
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韩建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孟令忠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全面客观评估了多部位组织氧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在择期非体外冠脉搭桥围术期管理中的实际效用,为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精准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日前,天津大学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开启为期40天的减重训练营,由体育部老师带领学生跳燃脂操,并进行体能训练,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面貌投身学习和生活。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实验室,看到该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教授正在和团队成员探讨燃料电池仿真技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燃料电池全流程正向开发仿真平台,可以帮助工程师更高效地设计和优化燃料电池,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支持。
4月1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受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组织的志愿者救援队邀请,天津大学派出医学部应急医学救援队卫生应急学院吕琪教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张涛主任医师作为先遣骨干,于3月31日16时30分随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医疗队共赴缅甸参与国际救援行动。
4月5日,天津大学举办2025“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