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情况公布,天津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4项,其中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及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项。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牵头完成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结构化设计与反应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特等奖、建工学院水利工程智能建设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复杂地下洞室群智能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材料学院邓意达教授牵头完成的“非贵金属电...
今天,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正式揭牌。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将整合多学科资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搭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平台。据悉,这是我国“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院,也是天津大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学院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助力我国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提供创新方案,培养创新人才。据介绍,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致力于设计、改造乃至从...
日前,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天津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4项,其中天津大学牵头一等奖及以上共16项,占比34.8%,获奖数量及占比均为天津市第一。天津大学: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天津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4项,其中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及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项。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牵头完成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结构化设计与反应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特等奖,建工学...
当实验室里的酵母菌取代玫瑰花田成为香水原料的“生产主力”,合成生物学技术正为人类续写千年“寻香”故事的全新篇章。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近日宣布,其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在酵母菌中重构玫瑰香气物质合成路径,建成高效“细胞工厂”,以颠覆性方式实现玫瑰醇的微生物合成。这一成果不仅破解了天然玫瑰香精依赖种植、提取难、成本高的百年难题,更标志着我国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在天津武清区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玫瑰中调控玫瑰醇合成的关键基因...
26日,天津大学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天津大学牵头成立“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的“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放、包容、协作、行动”为核心理念,吸引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加速推进“全球南方”研究深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涵盖六大维度:打造学术共同体以凝聚共识,推动研究创新深化走实,关注共性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倡导跨学科研...
日前,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我国第174号矿种。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却是半导体芯片、光伏发电板、5G光纤等现代科技产品的“隐形基石”。而在这背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科研团队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将矿石中的“硅”元素炼成了支撑国家高科技产业的“黄金”。高纯石英矿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纯净到极致的二氧化硅。这种材料耐高温、绝缘性强,还能让光线“畅通无阻”,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石英坩埚、光伏板高温炉管、光纤预制棒的核心原料。我国科学家在河南东秦岭和新疆阿勒泰发现了与美国矿床品质相近的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要求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值此天津大学130周年华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于2025年4月26日在天津大学华彩开篇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洋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大会由天津大学副校长、全球南方研究院院长明东主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致辞中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的各单位...
4月29日,中国985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学院——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揭牌成立,以主动应对新型人才培养、生物技术革命和生物制造产业变革挑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天津大学在我国最早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拥有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青年骨干组成的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4项,近三年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一。(记者 姜宝成 摄)编辑(赵晖 来瑞兮)
4月26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该共同体由天津大学牵头,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介绍,“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放、包容、协作、行动”为核心理念,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资源和科研力量,加速推进“全球南方”研究的深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涵盖六大维度:打造学术共同体以凝聚共识,推动研究创新深化走实,关注共性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倡导跨学科研究...
日前,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该共同体由天津大学牵头,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的“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放、包容、协作、行动”为核心理念,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洋园,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资源和科研力量,加速推进“全球南方”研究的深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涵盖六大维度:打造学术共同体以凝聚...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焦德芳4月26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该共同体由天津大学牵头,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介绍,“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放、包容、协作、行动”为核心理念,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资源和科研力量,加速推进“全球南方”研究的深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涵盖六大维度:打造学术共同体以凝聚共识,推动研究创新深化走实,关注共...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延俊记者4月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由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雅然副教授科研团队历时10年打造的全球首套城市超大型热力网在线动态仿真与优化控制平台(Tensok),在天津市中心城区1.1亿平方米大热网上成功试运行。该平台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够实现亿平方米级超大型热力管网在线实时动态模拟水力、温度变化全过程的快速仿真与控制软件系统,将大幅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区一张网供热系统的调控精度、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输配损耗,助力天津城市智慧供热建设。天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 通讯员焦德芳)4月26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该共同体由天津大学牵头,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的“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吸引了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洋园,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资源和科研力量,加速推进“全球南方”研究的深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其运行机制涵盖六大维度:...
4月26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举办“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天津。论坛中,由天津大学牵头的“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宣布成立。该共同体旨在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球南方”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自愿、平等、开放、包容、协作、行动”为核心理念,旨在汇聚国内外研究资源和科研力量,加速推进“全球...
近日,全球首套城市超大型热力网在线动态仿真与优化控制平台(Tensok)在天津市中心城区1.1亿平方米大热网上成功试运行。该平台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雅然副教授科研团队历时十年打造,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够实现亿平方米级超大型热力管网在线实时动态模拟水力、温度变化全过程的快速仿真与控制软件系统,将大幅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区一张网供热系统的调控精度、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输配损耗,助力天津城市智慧供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