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中国青年报:让更多宝藏乡村被看见、被感受到—— 青年学子解锁乡村“全新打开方式”

    2025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6支高校实践队伍与顺德7个村落结对,开展实地调研。受访者供图“一直想去个有点特别的地方?那就来左滩吧!”复旦大学硕士生杨玉晴对着镜头,热情推荐广东顺德龙江左滩村,用青年学子的视角与眼光解锁乡村“全新打开方式”,让宝藏乡村被更多人看见、感受到,用青春赋能乡村焕发新生机。7月11日,“菁英展翅 梦启凤城——2025年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在顺德启动,聚焦“青年赋能”,以“镇村出题、高校揭榜”为形式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同步展开。其间,北...

  • 天津日报头版:刘桂平赴天津大学调研

    刘桂平赴天津大学调研用足用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7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刘桂平赴天津大学调研科技创新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参加。刘桂平来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走进智能制造中心,认真听取新工科项目制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实地察看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详细了解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情况。走进智能焊接与评价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中心,深入了解实践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情况。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市教育科技人才集聚优势,...

  • 中国青年报:涅槃重生 世界冠军朱雨玲开启多面人生

    中国青年报(2025-07-29 08版)7月14日,朱雨玲在2025WTT世界乒联美国大满贯夺得女单冠军后捧起冠军奖杯。视觉中国供图十多天前的2025WTT世界乒联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上,代表中国澳门队参赛的中国女乒前国手朱雨玲以4∶2战胜国家队小师妹陈熠,摘得冠军。在这项云集了世界顶尖乒乓球选手的顶级赛事上,一名退出乒坛3年,重返赛场还不到一年的老将站上最高领奖台,这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而在这位老将的身上,还贴有大学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等多个身份标签,这更让她的经历充满传奇色...

  • 人民日报海外版:“冷库共享”“贷款新招”,天津这家“老牌”留创园—— 帮企业“找地”“找钱”“找伙伴”

    杜有成在对光学显示模组进行调试。张俊在表征设备前调整参数。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谈起天津的留创园,不少当地“老海归”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老牌”园区,曾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留创园示范建设单位,在近30年的发展建设中,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名,成为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优选地之一。由于体制改革与管理机制调整,这里也曾经历过一段五六年的“沉寂期”。如今,当年的国际创业中心已更名为中国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区分园),通过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大学:大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刊发,论文名为《从头组装兆碱基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并递送至小鼠早期胚胎》。该成果是人类基因组合成和转移技术的重要进展,对合成人类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自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染色体测序以来,研究人员便开始追求“从头书写”基因组的能力。基因组合成有助于揭示人类基因组...

  • 中国教育报: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迎来验收时刻—— 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成效显著

    7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改革工作情况。自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这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之大者”,今年迎来了验收时刻。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在校企共同努力下,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中,有71%留在了本领域企业,精准服务国家战略。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哪些成效?校企联合如何破局?下一步,改革又将如何深化?顶层设计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

  • 中国教育报:青年说

    阴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回放据媒体报道,近期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加。他们渴望在夜校接触新技能、开拓新领域,各地青年夜校陆续推出各类丰富课程,为更多青年“搭台赋能”。主持人语夜校成为年轻人度过闲暇时光的全新去处,打破了“公司—家”两点一线的单调循环。除了书法、绘画这类陶冶性情的课程,青年夜校还推出视频剪辑、AI技能、电商直播等“硬通货”,精准服务职场“打工人”和待业青年。切合实际需求的课程、真才实学的老师、通俗易懂的教学...

  • 津云:天津大学星火实践队支教十年,为乡村孩子播下求知种子

    津云新闻讯:在四川宜宾珙县的课堂,五岁的诗淇手握蜡刀,在靛蓝棉布上勾勒熟悉的珙桐花纹样——这是天津大学星火实践队扎根此地的第十个夏天,亦是其特色课程体系的动人一幕。十年间,这些天大人将珙县的山水草木与文化肌理悉数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让知识从乡土中萌发,让自信在文化中扎根。“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而是在当地土壤播下种子。”队长徐进恒道出了十年坚守的初心。2016年,初至珙县的实践队员们发现,课本上的“城市符号”令孩子们陌生,而山间的珙桐花、田野的岩石却能引发他们如数家珍...

  • 津云:天大青年进山“播种” 思政课照亮孩子们心田

    津云新闻讯:日前,天津大学“E宕情深”社会实践队跨越千里走进陇南群山,开展暑期支教与社会实践,将鲜活的思政课堂送到乡村孩子身边。为了将更富感染力、更有力量的思政内容带给山里的孩子,实践队行前深入汲取精神养分。他们先后踏访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兰州战役纪念馆,重温从红军突破腊子口、哈达铺决策落脚陕北,到八路军办事处连接前后方,再到解放大西北的兰州战役等革命历史。这些寻访的感悟,成为队员们精心备课的深沉底色。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津...

  • 津云:“小手工”玩出“大名堂”天大学生手工创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津云新闻讯:用松果制作的小发卡、嵌入当归的冰箱贴、小石子和树叶组合的相框画……近日,一批用甘肃宕昌县当地材料加工制作的小手工琳琅满目地出现在了官鹅沟景区的天门、岷江步道等景点,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并啧啧称奇。这些手工作品是由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师生、校友团队暑期前往宕昌县,就地取材、现场手工创作的,团队共8人,跨越近两千公里,以“三色赋能·文创兴旅”为主题,结合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风光,创新设计出120余件特色手工艺品、4款宕昌特色透卡及280张采风明信片...

  • 天津教育报:令人兴奋!天大团队可以和这种细菌“聊天”了

    近日,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成功构建“可吞服光电子胶囊—工程菌双向交流系统”,建立起人类与肠道工程菌之间的光学“语言”,为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肠道内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组成和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但由于肠道环境复杂,传统的检测和调控手段难以精准捕捉菌群的实时状态。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夺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涛峰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可吞服的光电...

  • 今晚报: 天大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表突破性成果 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近日,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一项突破性成果,成功构建“可吞服光电子胶囊-工程菌双向交流系统”,建立起人类与肠道工程菌之间的光学“语言”,为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肠道内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组成和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但由于肠道环境复杂,传统检测和调控手段难以精准捕捉菌群的实时状态。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夺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涛峰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可吞服的光电子胶囊,如同“智能潜水艇”深入肠道,通过光学信号实...

  • 中宏网: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路:天津大学实践队深耕赞皇惠民生

    中宏网讯 这个暑假,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师生深入河北省赞皇县,以创新的“医教研”融合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教育提质、产业升级与健康服务,将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导入乡村振兴一线,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实践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起提升乡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融合课程体系。他们引入专业无人机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从原理讲解到亲手操控的系统课程,点燃科学梦想。结合医学特色,通过模拟消化系统实验、构建“膳食金字塔”模型、设计“健康加油站”游戏等生动形式,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同时拓展国...

  • 科学网:农田扩张?小心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本站讯 提到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对气候变暖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的物质。人们更不知道的是,我们为了增加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所进行的开垦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近日,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傅平青领导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单位,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量化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扩张耕地对大气中自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S...

  • 光明日报:“小手工”玩出“大名堂” 天津大学师生手工创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本站讯 用松果制作的小发卡、嵌入当归的冰箱贴、小石子和树叶组合的相框画……近日,一批用甘肃宕昌县当地材料加工制作的小手工琳琅满目地出现在了官鹅沟景区的天门、岷江步道等景点,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并啧啧称奇。这些手工作品是由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师生、校友团队暑期前往宕昌县,就地取材、现场手工创作的,团队共8人,跨越近两千公里,以“三色赋能·文创兴旅”为主题,结合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风光,创新设计出120余件特色手工艺品、4款宕昌特色透卡及280张采风明信片。作...

共11065条 首页上页12345...738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