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由天津大学、太原市文物局、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 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日前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正式举行。中法专家团队在为期6天的密集行程中,对晋祠核心区古建筑群、石质文物及历史水系脉络,晋祠周边天龙山石窟与龙山石窟,店头村、赤桥村等古村落群及清徐葡萄产区的农业遗产进行了多维度系统性调研。其间,中法专家们结合实地考察,并与地方公众充分交流,针对性地提出了晋祠水系治理、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及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2025年7月23—28日,由天津大学、太原市文物局、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 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正式举行。工作坊还向公众披露了针对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的《建议书》工作坊聚焦三大核心议题:晋祠文物建筑保护与发展;基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视角的晋祠文化景观系统性保护;文物建筑及周边综合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中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30余位专家参加了工作坊。专家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开发署、法国文...
中宏网讯 日前,由天津大学、太原市文物局、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正式举行。工作坊还向公众披露了针对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的《晋祠建议书》。工作坊聚焦三大核心议题:晋祠文物建筑保护与发展;基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视角的晋祠文化景观系统性保护;文物建筑及周边综合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中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30余位专家参加了工作坊。专家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开发署、法国文化部、法...
日前,天津大学初识象牙塔实践队深入山西长治潞城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扎根古巷乡间,走访“上党落子”“顺潞根雕”“唐宫悦酒”“金伏牛布艺”“潞城琪炒”“舒心养生枕”“银香果蔬花馍”等7项非遗项目传承人,倾听匠人故事,详细记录技艺流程与历史渊源,整理形成数十万字的《潞城非遗图鉴》,为这些宝贵的民间技艺建立起一份详实的“活态档案”。在潞城中学,实践队将非遗文化带进课堂,为90余名高中生量身打造“非遗+”创新课程。他们巧妙融合学科知识:利用编程解码上党落子脸谱纹样中的...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刘重阳的智能建造实验室。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硕士研究生钟行建在实践基地。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冯丽艳所在的实践成果基地。天津大学供图他们没有写传统论文,却拿到了含金量十足的硕士学位。他们的“答卷”,不是纸面文本,而是一套落地系统、一项技术成果、一项工程方案。7月初,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体育馆内,首批10名工程硕士身披学位服,参加全国首场以实践成果替代学位论文的授位仪式,校长柴立元院士拨穗、授位。金色绺穗轻拂学位帽,也为这场“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改革落下制...
当同龄人还在实验室为科研头疼时,天津大学博士生刘岳森更关心“用户又提出了什么新需求”。这位笑称自己是“不务正业”的博士生,在校期间已经创立了两家科技公司并入选2024年“科创中国”天津U30青年创业榜单;他创设的“边框水印大师”及“OMO复古相机”两款摄影App上线一年用户突破100万+,年营收超百万元。很多有趣的创意都来自灵光一现。2023年春节,朋友圈流行给照片加上充满“年味儿”的边框或水印,让照片更有创意。作为摄影发烧友,刘岳森意识到,大家的喜好或许可以成为一笔生意。和很...
视觉中国供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自今年1月起正式施行。在学位法赋予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同等法律地位的元年,全国首批“吃螃蟹”的67名工程硕士,用亲手设计的装备、编写的软件和优化的工艺方案,敲开了学位授予的大门。在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工程硕士中,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只有67人,占比3%左右。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以下简称“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郝彤亮的话说,这个看似不大的比例,是一次“破冰之举”。这次破冰,是21所高校在无先例可循...
护校 1949年把天大交到人民手中科研 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需要坚持 倡议破“五唯”重构评价机制教育 匿名捐款终身力行育人育才昨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周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1日8时54分在天津逝世。作为力学界的泰斗,一生致力于流体力学研究,在湍流理论、流动稳定性等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力学学科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离去,不仅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更让无数后辈学者痛失一位治学严谨、风骨凛然...
2021年,一条“92岁周恒院士骑自行车去办公室做科研”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天津大学的校园里,这位年过九旬的院士周恒脚踏自行车,笑着挥手奔赴实验室的背影,让无数人动容。如今,自行车停放在墙角,带着睿智温润、实事求是的一身风骨,骑车的人走了。8月1日,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周恒教授,在天津离世,享年96岁。周恒生前照片。(天津大学供图)1929年,周恒出生于上海。彼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时局困顿,乱世中他却未曾中断求知的脚步。抗战胜利后,...
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血液检测在大量疾病的检测与治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无论是检测血液中的何种成份,“抽血”几乎都是最基本的“第一步”。抽血行为看似简单,但除了刺破血管引发的疼痛与不适外,如果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患者血管损伤,增加感染风险以及血液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于某些因身体原因不适合抽血的病人,此类问题将更加明显和棘手。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做到“验血”不“抽血”呢?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田震团队、副教授李娇团队合作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或许...
工作中的周恒先生护校 1949年把天大交到人民手中科研 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需要坚持 倡议破“五唯”重构评价机制教育 匿名捐款终身力行育人育才昨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周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1日8时54分在天津逝世。作为力学界的泰斗,一生致力于流体力学研究,在湍流理论、流动稳定性等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力学学科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离去,不仅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更让无数后辈学者痛失一位治...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8月1日电(张建新、梁绍楠)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周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1日8时5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6岁。周恒同志1929年11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1946年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化工系,后转入水利系,195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致力于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流体力学稳定性理...
中宏网讯 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周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1日8时5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6岁。周恒同志1929年11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1946年考入北洋大学化工系,后转入水利系,195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至1993年任天津大学力学系主任,1984年至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93...
2025-08-02 01版年过九旬还骑着单车在大学校园穿梭,晚年仍关心教学改革和科研动态,经常与青年学生讨论科学问题……著名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执教70余载,研究涉及力学多个领域,被誉为力学界“不老传奇”。2025年8月1日,一生致力于湍流研究的天津大学教授周恒,在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湍流之后,终于停下了脚步,安然离世,享年96岁。一生致力兴学以强国弥留之际,周恒多次嘱咐自己的学生少来探望自己,“我病了,已经不能讨论问题了,少来医院,没有意义,多和一线专家联系,他们...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2日第2版8月1日8时54分,著名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周恒在天津安然离世,享年96岁。周恒先生被称为“力学界的不老传奇”,他长期致力于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将毕生精力奉献于祖国的科学事业与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纵观我这一生,应该说基本上是顺利的,能做的已经完成了。”如今,周恒先生完成了“任务”,平静地走了,只留下沉甸甸的背影,供后来者仰望与追思。周恒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