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健康报:我国启动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

    《健康报》2025年9月2日 02版近日,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多家国内医疗机构,聚焦脑积水精准诊疗这一国际性难题,共同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介绍,该院与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合作,在脑卒中运动康复、癫痫精准诊疗、神经调控与认知功能康复、儿童脑瘫精准治疗等领域已经服务数百名患者,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双方联合建立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试验病区将于10月开...

  • 天津日报:​这是一座“学问的摇篮”

    《天津日报》2025年9月2日 06版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夏巴兹·谢里夫总理发表了题为《跨越世代,共筑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的主旨演讲。“在被誉为‘学问的摇篮’的天津大学,学生们将成为优秀的专家,不仅为中国的美好发展贡献力量,也为巴基斯坦的福祉和进步贡献力量,他们将成为中巴友谊的火炬手。”他说。他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成果,指出该合作极大改善了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能源和互联互通水平,...

  • 大公文汇网: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到訪天津大學 倡「主權互依」共建亞洲共享未來

    9月1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閣下攜夫人到訪天津大學,以「主權互依:共建亞洲共享未來」為題發表演講,與該校520名中外師生共話中馬友誼、亞洲責任與全球發展,還為天津大學建校130周年題寫寄語,現場互動氛圍熱烈。演講中,安瓦爾高度讚譽天津大學的百年底蘊與辦學精神,提及該校始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稱讚其「實事求是」的校訓既是學術追求,更是治國理政的智慧。他回顧馬中自1974年建交以來的深厚情誼,特別肯定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高質量合作,強調「過去...

  • 大公文汇网: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訪天津大學 贊其「學問搖籃」共築中巴命運共同體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裏夫訪問天津大學並發表演講。(天津大學供圖)8月31日上午,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率團訪問天津大學,發表題為《跨越世代,共築新時代中巴命運共同體新篇章》的主旨演講,盛讚天津大學為「學問的搖籃」,寄語兩國青年傳承友誼、共促發展。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穆罕默德·伊沙克·達爾、規劃發展與特別項目部部長阿赫桑·伊克巴爾等陪同訪問,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主持活動,校長柴立元及500餘名中外師生代表現場聆聽。演講中,夏巴茲總理首先表達對天津大學的敬意,稱這裏不僅培育...

  • 津云:推动“上海精神”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在天津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天津各界人士学习讲话精神后备受鼓舞。联系各自工作学习实际,他们纷纷表示今后将积极促进与上合国家民相亲、心相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梁益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

  • 津云:巴基斯坦总理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

    8月31日上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穆罕默德·伊沙克·达尔、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巴基斯坦信息部部长阿塔乌拉·塔拉尔等陪同访问。演讲由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主持,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副校长明东,师生代表和部分巴基斯坦留学生参加活动。夏巴兹总理发表了题为《跨越世代,共筑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的主旨演讲。他首先表达了访问天津大学的欣喜之情,希望在天津大学学习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勤奋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 天津教育报:巴基斯坦总理访问天津大学

    8月31日上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问天津大学并发表演讲。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穆罕默德·伊沙克·达尔,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巴基斯坦信息部部长阿塔乌拉·塔拉尔等陪同访问。演讲由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主持,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副校长明东、师生代表和部分巴基斯坦留学生参加。夏巴兹总理发表了题为《跨越世代,共筑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的主旨演讲。他首先表达了访问天津大学的欣喜之情,希望在天津大学学习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勤奋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

  • 中国青年报:上合青年打开“世界朋友圈”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之际,天津大学上合国家留学生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以青春视角,表达了他们对峰会的期待与祝福,共同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合作的“世界朋友圈”蓝图。来自斯里兰卡的Stephan认为,上合峰会是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来自俄罗斯的达莎认为峰会是中俄友谊的象征,为青年人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广阔平台。缅甸的戴怡雯和伊朗的Amid Olamaei期待峰会能够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为个人的学术和职业成长带来更多机遇。他们相信,上合舞台不仅属于各国政府,也属于每一...

  • 生命时报头版:全球每年87万人死于孤独:为什么世界越热闹,内心越孤独?

    ●邻里关系疏离交流缺乏深度家庭规模变小《生命时报》第1921期头版受访专家: 天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英才副教授于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洁本报记者钟财芬在微信秒回、群聊刷屏、社交动态实时更新的数字时代,每个人似乎都与热闹的世界紧密相连。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从孤独走向社会联系——迈向更健康的社会》(下称《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每6人就有1人受孤独困扰。更关键的是,2014~2019年,孤独每年约导致超87.1万人死亡。世界越热闹,内心越孤独晚上8...

  • 中老年时报头版:全球首发!聚焦脑积水诊疗难题 神经重症脑机接口试验启动

    《中老年时报》8月24日 01版海河实验室开展模拟试验  记者 史 嵩摄8月24日,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聚焦攻克脑积水精准诊疗国际难题,共同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该项目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传统运动和认知修复领域,迈向神经重症新领域,未来...

  • 人民网:海河奏响“上合”曲

    “友谊长存”“携手同行”“和合共生”……智能机器人“书法家”起笔毛锋,饱蘸浓墨,在卷轴上挥毫成字时,笔尖与宣纸摩擦的“沙沙”声,似古琴轻拨,为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奏响了“‘上合’曲”独特的开篇序曲。智能机器人书写“友谊长存”。人民网记者 王百一摄“太精妙了!”峰会新闻中心的智慧生活互动展示区,中外记者们举起相机,记录着科技与传统的交融,将上合伙伴间的情谊凝于笔端。会场外,中国与“上合大家庭”各国的人文交响早已悠长:积极互设文化中心、开设鲁班工坊;成员国间实现互免签证;中国...

  • 人民网:聆听“上合时刻”的“天津故事”

    哈萨克斯坦的矿产经天津港快速转运至华东工厂,中国农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田驰骋作业……这一幕幕跨越万里的场景,印证着上合组织国家间合作“物流线”日益紧密的步伐。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货物贸易额达2931.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超13亿美元的商品在各国市场间流转。天津同期表现同样亮眼,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533.7亿元,同比增长5.2%,合作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

  • 文明贵州:二十四道拐:寻找被遗忘的抗战生命线 以沉默之石证和平之贵

    从僻处西南的蜿蜒山路,到映照民族精神的红色地标,作为“抗战生命线”,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见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十四道拐的准确位置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八年苦寻烽烟中的历史弯道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上世纪40年代,美国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拍摄下军车载着援华物资翻越多道S形急弯的照片,让世人认识了二十四道拐。不过,由于照片标注语焉不详,国内外普遍认为它藏在滇缅公路的某个角落。戈叔亚密支那照片1995年至2001年,云南学者戈叔亚沿...

  • 新华每日电讯:细节里的“和合与共”

    《新华每日电讯》8月25日 03版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成长,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将在天津举办,在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上书写“和合”新诗篇。津沽大地上的上合故事,也早已展开,交通联结、经贸往来、科技协作、教育合作、文明互鉴,一趟趟班列联通欧亚,一项项合作落地生根,一次次交流汇聚民心……志合者,山海从不遥远。“钢铁驼队”开辟上合“新丝路”“列车制动机试验正常,司机室操纵台各仪表显...

  • 光明日报:【光明论坛】传承传统生态智慧 续写人水和谐新篇

    《光明日报》8月28日 02版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要求“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系统提升城市排水防洪能力、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成为构建韧性城市的重要方面。而古代治水实践中蕴藏的水城共生之道,或可给我们带来启示、提供借鉴。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历代水利工程不仅聚焦解决供水和防洪问题,也支撑了漕运、灌溉与景观建设。以北京城为例,其境内水系由永定河、潮白河、北运...

共11176条 首页上页12345...746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