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天津教育报: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共启青少年园林建筑文化之旅

    今年适逢北京市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70周年,也是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合作开展园林古建测绘研究40周年。为庆祝北海公园开放100周年,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与北海公园联合举办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园林与建筑文化科普活动,给小朋友在千年名园开讲中国园林。

  • 今晚报:千年名园开讲科普课 活动中“读懂”中国园林

    今年适逢北京市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70周年,也是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合作开展园林古建测绘研究40周年。为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与北海公园联合举办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园林与建筑文化科普活动。

  • 中宏网:第十三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在天津圆满举行

    9月12至14日,第十三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在天津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主办,由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天津大学承办,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仁爱学院协办。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天津大学王天友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周晓方教授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于13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和第一场主论坛,14日上午举行第二场主论坛。

  • 中宏网:让我们荡起双桨 千年名园开讲科普课——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共启青少年园林建筑文化之旅

    “老师,什么是斗栱?”“五龙亭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白塔这么高,皇帝能爬上去吗?”今年适逢北京市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70周年,也是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合作开展园林古建测绘研究40周年。为庆祝北海公园开放100周年,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与北海公园联合举办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园林与建筑文化科普活动,给小朋友在千年名园开讲中国园林。

  • 光明日报:天津大学与北海公园共启青少年园林建筑文化之旅

    “老师,什么是斗栱?”“五龙亭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白塔这么高,皇帝能爬上去吗?”9月13日,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与北海公园联合举办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园林与建筑文化科普活动。9月13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凤梧带领小学生参观静心斋。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建制最完整、传承谱系最清晰的皇城御苑,1925年8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 天津教育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开幕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日前,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别策划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本次展览自筹备以来,得到中俄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通过定向邀请和公开征集,共收到作品200余件。经严格评审,最终入选作品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通过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分三期进行线上展出,依次呈现“抗争与牺牲”“胜利与传承”“和平与共生”三个篇章。本次展览不仅再...

  • 今晚报:天大“脑控小球”科技体验 球能随着“意念”走

    “老师,太神奇了!我让小球往上,它就真的往上飞!”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龙社区暑托班的教室里,一群孩子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只黄色小球——它正随着他们的“意念”在透明管道中自如升降。这不是魔术,而是天津大学“芯心念念”实践队带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脑机接口科普展示。这支平均年龄仅19岁的大学生团队,首次将课程作品——“脑控小球”从实验室带入社区,为40多名孩子带来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脑控小球”源于天津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脑机接口方向)1班的项目式课程“认...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 “育”见未来:打造工程教育新范式

    学生进行智能负碳太阳能系统设计与装配学生在新工科毕业设计展上讨论作品推动新工科教育迭代跃升从2017年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到2019年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再到2020年发布《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2.0》……天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迭代跃升,建设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工程创新人才支撑。数智时代催生教育要素迭代更新2024年秋,一门...

  • 中国科学报整版:叶声华:小助于国 一生无悔

    叶声华(1934.6.11— )生于1934年6月11日,湖北沙市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1956年8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1962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一直工作至今。1986年晋升为教授、任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88年起,他领导建立了“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后一直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4年。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世纪70年代初,叶声华将激光技术引入精密测试领域,发展了一...

  • 津云:“意念操控”成真!天津大学“脑控小球”走进北川社区

    津云新闻讯:“老师,太神奇了!我让小球往上,它就真的往上飞!”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龙社区暑托班的教室里,一群孩子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只黄色小球——它正随着他们的“意念”在透明管道中自如升降。这不是魔术,而是天津大学“芯心念念”实践队带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脑机接口科普展示。这支平均年龄仅19岁的大学生团队,首次将课程作品——“脑控小球”从实验室带入社区,为40多名孩子带来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脑控小球”源于天津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的项目式课程“认知增强的...

  • 中宏网:从大脑中“读”出童心 天津大学“脑控小球”走进北川社区

    中宏网讯 “老师,太神奇了!我让小球往上,它就真的往上飞!”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龙社区暑托班的教室里,一群孩子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只黄色小球——它正随着他们的“意念”在透明管道中自如升降。这不是魔术,而是天津大学“芯心念念”实践队带来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脑机接口科普展示。这支平均年龄仅19岁的大学生团队,首次将课程作品——“脑控小球”从实验室带入社区,为40多名孩子带来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脑控小球”源于天津大学开设的全国首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脑机接口方向)1班的项目...

  • 新华网:天津大学何桢教授:将报国情怀融入育人实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

    天津大学何桢教授:将报国情怀融入育人实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

  • 中国青年报:“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走进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 “国之所需,天大所向”

    “从1895年北洋大学创办至今,天津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如今在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9月5日,在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联合中国高教学会校史研究分会推出的“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天津大学专场直播中,该校档案馆馆长韩宝志的讲解,将观众的目光聚焦于这所拥有130年校史的高等学府,带领超30万观众线上感受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与“国之所需,天大所向”的使命担当。

  • 天津教育报头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开幕

    2025 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日前,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别策划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本次展览自筹备以来,得到中俄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

  • 天津教育报头版:天津高校“花式”迎接2025级新生—— 以“心”迎新 共启新程

    9月 6 日、7 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 2025 级新生开始报到,拉开了今年高校秋季迎新大幕。各校用最暖的布置、最热情的态度、最贴心的安排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恰似温暖的拥抱,让新生们强烈感受到学校的欢迎和天津这座城市的热情。

共11194条 首页上页12345...747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