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药学院高文远教授当选为“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日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药学院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高文远教授当选为“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现代化共同体委员。“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被国家科技部获批筹建,并于2016年初通过方案论证。实验室以

  • 药学院李楠课题组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设计“刚柔并济”新策略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占全球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31%。脂质摄取和流出不平衡所形成的泡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起着主导作用。目前,一些脂质调节药物虽然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由于溶解性差、单一的脂质下调机制和低递送效率导致治疗效果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李楠副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 “刚柔并济” 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通过氢化钯纳米载体来调节细胞脂质的摄取和流出。在 “刚”

  • 机械工程学院与赛象科技集团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与赛象科技集团“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赛象酒店隆重举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顾佩华教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天友教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教授,赛象科技董事长张晓辰,赛象科技总经理史航,赛象科技董事、副总经理张继梁以及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红军等代表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开始前,参会人员在张晓辰董事长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公司展厅与总装车间。大

  • 建筑学院学子在“全国设计大师奖”比赛中荣获两项金奖

    在刚刚公示的第20届“全国设计大师奖”比赛中,我院王鹤老师指导的两组同学获得两项金奖。一组是来自国家一流课程“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的课程作业,名为《浮语•瓷听》,作者都嘉城、王浩翼,获本届首创的田园装置赛道金奖。另一组是来自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环境家具与艺术设计A》(在新版培养方案中更名为《装置艺术与环境设施A》)课程作业,名为《浮梁生态茶叶体验站》,作者是叶小萌、王毅恒。“大师奖”始于19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机智能交互与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课题绩效评价会召开

    本站讯(通讯员 孟佳圆 摄影 国威)8月10日,由天津大学牵头,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在内17家单位共同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机智能交互与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2017YFB1300300)课题绩效评价会顺利召开。课题绩效评价专家,重点专项主管部门、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项目和各课题骨干人员,共

  • 生命科学学院吕春婉团队JITC发文:胰腺癌免疫治疗取得新进展

    过去几年中,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mmune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ICI)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巨大的应用前景。Science杂志将基于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誉为“2013年的年度突破”。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却是少数几种对单药PD-1/PD-L1抗体免疫疗法不反应的肿瘤之一,其耐受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阐明

  • 大陆板块汇聚背景下的水热气体来源与释放特征研究进展

    地球系统的板块汇聚过程是其表层与深部圈层之间挥发份物质循环的重要机制,以俯冲带的物质循环过程最为典型。由于板块持续向深部俯冲,岩石和沉积物等俯冲板块携带的物质会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产生富含挥发份的流体、熔体或超临界流体,进而通过交代作用改造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幔的物质组成,使其具有富集挥发份的化学成分特征。这些地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并最终通过火山和构造活动将赋存于其中的挥发份输送至大气

  • 我校与中国电科十八所举行联合实验室签约及揭牌仪式

    2021年7月22日上午,我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简称十八所)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了“天津大学-中国电科十八所临近空间电力变换系统联合实验室”签约及揭牌仪式。此次仪式由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自动化学院)承办,十八所所长朱立宏、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八所副所长刘春,自动化学院院长王成山出席此次会议。十八所人力资源部、科技部、项目办、临近空

  • 国际科学院组织(IAP)正式核可由天津大学团队牵头完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

    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供稿    2016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八次审议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正式提交了由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团主笔撰写的“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工作文件,并于2018年提交了后续文件。此后,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生命科学家行为准则”。尤其是2020年11月以来,以中国代表团提交的“生命科学家行为准则”为

  • 药学院张雁教授课题组破译第四条嘧啶降解通路关键酶

    近日,药学院张雁教授团队联合药学院尉迟之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Huimin Zhao教授团队,在体外构建了URC1的活性,证实了其底物为尿嘧啶核苷三磷酸(UTP),并首次解析了该家族酶的完整蛋白结构(图3A),提出URC1活性中心的一个关键赖氨酸参与催化UTP水解并与其形成共价键,利用U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底物的嘧啶环与酶Zn2+离子活性中心精准配位,再通过类似Zn2+蛋白酶的机制,在尿嘧啶C6和C4上连续两次亲核攻击催化嘧啶水解开环的新颖酶催化机制(图2B)。该合作团队进一步通过定点突变结合偶联酶颜色反应,中间产物的质谱检测等手段证实催化机理。论文近日在ACS Catalysis线上发表。

  • 天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绿色化工与能源”论坛成功举办

    6月28日-29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主办的天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论坛“绿色化工与能源”(Tianjin University-SB RAS Workshop on green chemical industry and green energy)成功召开。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会议开幕式在28日上午召开。俄罗斯科学院院士S.V. Alekseenko,通讯院士A.N. Pavle

  • 《自然-通讯》杂志发表青藏高原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大气环流、地貌水系以及深源气体释放等地球深部-表层响应变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的生长过程包括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前人对此提出了地壳缩短-走滑逃逸、下地壳通道流、岩石圈拆沉以及地幔整体对流等多个高原生长模型,但这些模型在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驱动机制方面存

  • 分析测试中心成功举办高校分析测试质量与发展论坛

      2021年7月7日,由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联合主办的高校分析测试质量与发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成功举办。

  • “控制理论与应用”主题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1年7月2日,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控制理论与应用”主题学术研讨会在卫津路校区26教学楼E座236顺利举办。应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东南大学李世华教授、武汉科技大学柴利教授、吉林大学于树友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赵冬斌教授、南开大学张雪波教授与清华大学黄高助理教授出席会议并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会由自动化系主任左志强教授主持。 柴利教授学术报告柴利教授与自动化学

  • 天大钢结构助力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

    2021年6月24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以下简称“会展中心”)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顺利开幕,标志着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自2013年筹建以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以下简称“钢结构研究所”)在所长陈志华教授的带领下,深度参与会展中心建设,为确保重大工程安全顺利完工贡献“天大力量”。(图1: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

共1348条 首页上页1...3637383940...90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