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微电子学院召开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找准专业定位,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0月16日下午,学院邀请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就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在学院228会议室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学校教务处处长李斌、学院院长马凯学、学院党委书记贾果欣、专业负责人赵毅强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刘强主持。     &nb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津团队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抗失眠治疗

    失眠是当前人们面临的广泛睡眠问题,失眠人群也在逐年增多,有研究表明有近30%的人群出现过失眠现象,有近10%的人群存在长期失眠症状。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仍主要集中于药物治疗方面。然而,失眠药物往往存在利用率低和副作用大等缺陷。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失眠药物的治疗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 13.

  • 天大神经工程团队论文荣获英国物理学会“2021年高被引文章奖”

    本站讯(供稿 医学部)近日,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 Publishing)公布了2021年度“TOP Cited Paper Award”——“高被引文章奖”,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论文《Enhance Decoding of Pre-movement EEG Patterns for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入选。该论文于2020年发表在国际神经工程领域顶级期刊《J

  • 智能与计算学部教师余旻婧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通讯员 黄静)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项目人员名单,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青年教师余旻婧成功入选。据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面向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项目,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遴选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致力于打造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余旻婧,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讲师,致力于

  • 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李振教授团队在新型光刺激响应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突破

    近日,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李振教授团队在新型光刺激响应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功能有机π共轭分子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存储器件、刺激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光响应性材料由于其发光颜色或外观颜色可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可逆变化,在数据加密、存储、防伪、图案化、光电和生化器件等方面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泽方团队PNAS发文:破解利用细菌导致蚊子“不孕不育”的分子机制

    2021年10月8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泽方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 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es Formed

  • 天大MEM在首届中国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取得佳绩

    9月25日,首届中国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华北/东北区晋级赛在天津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主办方为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承办方为天津大学,协办方为中建地产(天津)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MEM校友会。大赛吸引了来自华北、东北地区十余所高校26支队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2支队伍脱颖而出入围现场赛。受疫情影响,本次大赛以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举办。首届中国工程管理案例大

  • 化工学院学生团队首次摘得“创青春”全国总决赛金牌

    9月27日,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全国总决赛在湖北武汉落下帷幕。由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董岸杰教授指导、化工学院博士生李双阳领衔的创业团队凭借“心脉联衢——全球首款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项目获本次大赛金奖,这是本届大赛天津市唯一一支闯入总决赛并摘金的队伍,也是天津大学首次斩获该赛事金奖。据了解,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

  • 2021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案例发布,我校4项入选

    2021年9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暨《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来自国家高端智库、部委所属专业性智库、省市级地方社

  • 这个比赛,天大化工四获特等奖,三次第一名!

    2021年9月24-26日,“东方仿真·欧倍尔”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线上)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从全国六个赛区近300支队伍脱颖而出的77所高校的参赛队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由我校化工学院2018级本科生袁月、祁江山、商祺晨三位同学组成的“107℃”代表队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107℃”代表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北赛区竞赛现场三位同学是在2021年5月

  • 海洋学院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荣获“挑战杯”市级特等奖

    日前,以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科学系2018级本科生李美莲为第一作者,海洋科学系主任李威教授为通讯作者,题为《基于演化算符的南海海面高度异常中长期统计预报》的论文被国内地学领域T1等级期刊《海洋学报》录用。

  • 全国建筑院校情报网第三十二届年会在天津大学图书馆召开

    9月24日,全国建筑院校情报网第三十二届年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顺利召开。

  • 天津大学林志团队PNAS发文:揭示次要成份在蜘蛛卵鞘丝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天然蜘蛛丝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它们通常由多种蛛丝蛋白构成,包括主要和次要成分蛋白。由于蜘蛛的独居和互食性,大规模高密度饲养无法实现,因此人工纺丝是大量获得高强度丝纤维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蛛丝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生产丝纤维的基础。虽然各种蛛丝主要成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蛛丝的次要成分在蛛丝蛋白自组装和纤维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却知之甚少,这严重妨碍了高性能人造蛛丝蛋白的设计与制

  • APEC可持续城市合作项目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1年9月16日,APEC可持续城市合作项目研讨会在津成功召开,由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主办,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协办,APEC可持续城市合作项目运营中心支持。此次研讨会主题为“为城市定义碳减排的愿景和目标:利益相关方对话和城市数据的作用”,是第七届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分论坛之一,采用线上会议方式召开。

  • 能源转型和低碳绿色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9月17日,由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APSEC)主办,亚太地区能源转型方案(Energy Transition Solutions,ETS)支柱项目联合运营中心支持的“能源转型和低碳绿色发展”分论坛通过网络会议方式在天津顺利召开。分论坛是APSEC主办的第七届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的一部分。APEC能源工作组(EWG)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专家组(EGNRET)主席李宏台博士、亚洲理工

共1348条 首页上页1...3435363738...90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