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 【百卅荣光】第一个在国际讲坛上发出中国共产党声音的人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走进张太雷的革命足迹。在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内,有专门的张太雷展室。展室以张太雷的革命足迹为线索,他从启志常州、求学北洋开始追寻真理,革命足迹历经苏俄、上海、武汉等多地,最终在广州指挥起义时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短暂...

  • 【百卅荣光】天大学子与张太雷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文章聚焦天津大学师生对张太雷红色故事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展现了天大学子在深挖历史、重构场景、创新传播与实践育人中的探索成果,感受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与青春回响。张太雷,这位从北洋大学走出的革命先驱,早已成...

  • 【2025迎新】百卅天大再迎新颜 8536名研究生新生报到

    “欢迎你,新天大人。” 9月18日,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的天津大学,又一次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来自全国各地的2025级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新生,怀揣学术理想与科研热忱,汇聚于这座拥有百卅年历史底蕴的学堂。他们将在卫津路与北洋园两个校区,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究生旅程。

  • 战火中 开辟补给生命线

    前线浴血,后方补给,路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生命线。前线浴血,后方补给,路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生命线。当日军把战火燃遍神州,攻占缅甸,妄图掐断国际援华补给,将中国隔绝拖垮之时,中国工程师怀揣 “科教救国、实业兴邦” 的信念,带着老百姓用钢钎与汗水在西南群山中凿出一条条 “抗战生命线”。

  •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祝效华一行来访我校

    9月17日,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祝效华一行来访我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项目交流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2025年9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科学计划(SDIC)项目交流会在卫津路校区召开。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主办,学校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承办。

  • 天津大学 “神工”系列成果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

    9月12-14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四五”以来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前沿科技与最新成果。

  • 科力远公司来访我校,共谋新能源产业发展

    9月17日,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钟发平一行来访我校。校长柴立元在卫津路校区与来宾举行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储能平台主任王成山参加座谈。钟发平对天津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天津大学在能源领域的成果与科力远业务高度契合,目前双方已经围绕零碳园区建设逐步开展项目对接,未来希望进一步依托天津大学的科研优势,在零碳能源、电催化、氢燃料、电池回收等领域深化交流,推动有关成果落地科力远的产业场景,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 柴立元看望研究生新生

    2025年9月17日,校长柴立元来到卫津路校区26斋,看望研究生新生,检查指导迎新准备工作。党办校办、学工部、后勤基建部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 校领导赴新疆和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7月16日至17日,副校长明东赴新疆和田地区调研,推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相关工作,并看望学校在和田地区的援疆干部。在和田期间,明东出席了新疆工业学院“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和揭牌仪式,调研了新疆和田学院临床医学院、特色中药资源现代化研究及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和田红色记忆馆等教学科研机构和校园文化场所。

  •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津盛大启幕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支持,天津大学、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天津市建筑业协会承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天津举行。

  • 【百卅荣光】北洋忆往:桃花又一度,学子归不归?

    2025年9月17日,为迎130周年校庆,新闻网【百卅荣光】专栏本期走进北洋大学西沽校区桃花堤畔的往昔。西沽校区校门东侧北运河两岸是桃花堤,1932年《北洋周刊》记载北洋师生在经费紧张时合力补植花木、修整道路,还承担保护花木职责。有新生向往桃花季的西沽胜景,西沽美景是北洋学子心头之爱,他们为之写下无数诗篇。百三十年风雨,北洋精神传承,如今天津大学走向世界舞台。值此校庆回望西沽,是对岁月的追忆,更是对天大人情怀的凝视,天大人将继续书写新时代荣光。

  • 【百卅荣光】“天大·海棠季”的缘起

    为迎130周年校庆,新闻网【百卅荣光】专栏本期聚焦“天大·海棠季”。文化自信力量深厚,海棠是代表天大春天的元素。1952年天大卫津路校区建设时种下海棠,周总理1957年访校时海棠正盛,水利馆海棠栽种最久。2012年起,天大连续14年举办“海棠季”活动,吸引逾50万人次入校,线上互动破亿,成为校园“文化名片”。北洋园校区建成后也广植海棠。该活动提炼海棠文化品格,见证天大发展,毕业的学子也期待“海棠季”常有,天大常新。

  • 【百卅荣光】从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到三峡大坝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文深情回顾了天津大学水利学科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天大水利人从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到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不懈奋斗与卓越贡献。文章不仅体现了水利学科的辉煌成就,更传递出一代代天大人传承精神、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2009年...

  • 【百卅荣光】一生追着江河走的天大人——袁国林

    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推出校友袁国林的故事,他以毕生追逐江河的身影,生动诠释了天大人坚持脚踏实地、追求真理的信念。

共11741条 首页上页123456...783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