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天大

TOPIC
  • 今晚报:13000余名新天大人 开启百卅荣光新征程

    《今晚报》2025年9月24日 10版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北洋园体育场歌声悠扬,秋风正好,13000余名新生青春洋溢,胸前崭新的校徽与场上“百卅荣光 强国担当”的巨幅标语相互呼应。9月23日上午,天津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北洋园校区北区体育场隆重举行。“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这座学府始终因使命而屹立,因学生而青春。从今天起,天津大学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正式属于你们了。”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勉励全体新天大人:“感悟百卅天大,共扬校誉于无穷。天大的‘大’,是‘使命...

  • 【百卅荣光】北洋大学与中国石油工业的初创和发展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文系统梳理了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在推动中国石油工业初创与发展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天大人“兴学强国”的精神传承与使命担当。中国石油史,是一部百万石油人艰苦奋斗史。

  • 【百卅荣光】为祖国“争一口气的”余国琮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文章聚焦余国琮院士以“为国争一口气”的初心和担当,在重水生产与精馏技术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并以一生的坚守与育人情怀,激励后辈矢志创新、科技报国。

  • 【百卅荣光】侯德榜:一生为碱,铸就民族化工丰碑

    东南边陲,闽侯坡尾村的水车吱呀作响,13岁的侯德榜双脚蹬着木轮,汗水浸透手中《古文观止》。母亲心疼地递来馒头,入口的酸涩却让他攥紧书本——那是洋碱垄断下百姓最日常的苦涩。百余年后,福州德榜路1号的老宅里,盐罐中碳酸钠的结晶依旧微咸,仿佛那个少年从未放下改变民族命运的誓言。1911年,侯德榜辞去铁路的“饭碗”,以清华学堂十门功课全满分的惊人之绩赴美留学。

  • 【百卅荣光】合成生物 从一门课到一个国际前沿学科

    天津大学秉持“从未来到未来”理念,在开放的平台上以开放的格局培养未来的人才。缘起于一项大学生国际比赛和一门本科生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从零起步,走到了世界科技前沿,站到了聚光灯下。

  • 【学术校庆】天津大学联合《自然》期刊举办“零碳目标引领化学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为庆祝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及化工学科成立100周年,2025年9月20日至21日,天津大学携手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物质绿色创造与海河制造实验室,以及《自然》(Nature)、《自然-化学工程》(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和《自然-可持续》(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于天津隆重举办以“零碳目标引领化学工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

  • 【百卅荣光】“两弹元勋”吴自良

    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文章带我们回顾“两弹元勋”吴自良的生平。我校校友吴自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安装了“心脏”。

  • 【百卅荣光】北洋学子用热血铸就红色军工脊梁

    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我们来走近北洋学子用热血铸就红色军工脊梁的故事。

  • 【百卅荣光】北洋三迁赴国难——北洋工学院抗战西迁往事

    本文回顾了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工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三度西迁的壮阔历程。从天津沦陷到西安建校,从汉中古路坝的艰苦办学,再到西康大地的拓荒兴学,北洋师生以不屈的精神在战火中守护教育火种,传承科学与民族使命。这段历史展现了高等教育在民族危难中的坚韧与担当,值得我们铭记与传颂。

  • 【百卅荣光】从写办学学科到写办学之道——纪念校歌发布90周年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今年是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歌发布90周年,本期推出校歌发布背后的故事。中国大学的建立是在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之际,中国有识之士进行的自主选择的道路。因此,中国的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肩负着兴...

  • 【百卅荣光】在世界唱响天大声音的北洋合唱团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带大家了解在世界唱响天大声音的北洋合唱团。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是代表中国最高艺术水准的非专业大学生合唱团体,曾被国际合唱联盟授予“世界合唱团”称号,被国际合唱联盟主席勒普斯穆布亚巴先生誉为“中国的合唱天使”。近...

  • 【百卅荣光】石头记——校训石诞生始末

    本站讯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推出北洋大学走出的文坛才俊—徐志摩的故事。本期稿件以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天津大学“校训石”的诞生过程,展现了1982级机械系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与集体智慧。在北洋园新校区1895大楼门前的南广场草坪上,矗...

  • 【百卅荣光】赵天麟与实事求是

    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文章聚焦赵天麟确立“实事求是”校训的历史过程,展现他在校务治理、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贡献,彰显这一校训在天大办学传统中的深远意义。赵天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904年入北洋大学法律系学习,19...

  • 【百卅荣光】北洋大学走出的文坛才俊——徐志摩

    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推出北洋大学走出的文坛才俊—徐志摩的故事。

  • 【百卅荣光】不能忘却的北洋人文大先生

    2025年是天津大学建校百卅纪念,恰逢王学仲先生诞辰百年。1953年8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王学仲先生被分配到天津大学担任教职,直至2013年去世,恰好跨60年。中国古人认为“六十甲子”,天干地支循环作配,风云变幻星移斗转,王学仲的辛勤耕耘已深刻融入北洋发展律动,为学府艺路文脉筑基,是天津大学名副其实的人文大先生。

共125条 首页上页123456...9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