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学术大师讲堂开讲 合成生物前沿零距离

作者:董辉编辑:梁绍楠 殷琪来源: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

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到“合成生命、设计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性,指出其为生命科学领域孕育变革的关键力量,这无疑为合成生物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邀请全球知名学者授课,打造合成生物学的学术高地。通过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建立国际化教学体系、推动高水平科研与创新,学院正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院士第一课,点亮“读”到“写”的渴望

本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协主席、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院长元英进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为学生讲授了《合成生物学导论》课程第一讲。这场“院士第一课”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们科学理想的一次深刻点拨。

课上,元教授从 2006年向合成生物学进军的历程讲起,再讲到近 10 年合成生物学发展进入快车道,而现在合成生物已进入基础设施竞备的新阶段。同学们从最开始对这门学科的“一知半解”到逐渐建立起具体认知,变得“眼里有光”。“从最开始觉得‘合成生物学’只是个遥远的名词,到听元院士讲完后,我第一次感受到,它其实触手可及。”合成生物一班的学生闫瑞泽说。他提到,元院士团队在生物化工领域的研究成就令他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坚定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信念。

      合成生物2班 王泓锦:通过学习“合成生物学导论”,我不仅加深了对合成生物学的认识,了解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更明确了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基因回路、细胞工厂、人工基因组、DNA信息存储等等。其中人工基因组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这种突破自然,设计并构建基因组的研究方向令我深切感受到合成生物学的魅力!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底层建设,是塑造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通过汇聚顶尖的智慧和思想,为学生提供了与前沿知识和大师对话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科的最新动态,还能从学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中汲取灵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启发式教学,帮助他们打开广阔的视野,种下创新的种子,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合成生物+AI”正在重塑生命科学的边界

在学科前沿探索中,不断打破传统界限,将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不久前,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讲席教授、曼彻斯特大学合成基因组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蔡毅之教授,为合成生物专业学生带来了《生物即科技》的科普主题报告,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观点:现代生物学研究正从“读取”基因组信息向“编写”基因组密码跨越。而人工智能像而人工智能,正成为这一跨越的加速器。通过与学生互动,他展示了AI在基因编辑和蛋白质设计中的强大能力,许多同学表示深受启发。

汇聚全球智慧 聚焦基础研究

为了让学生接触全球前沿学术思想,学院还特邀微生物致病机理与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苏黎世大学Hubert Hilbi教授、保罗·谢尔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李晓丹研究员,为学生带来多场专题报告。讲解深入浅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方法论。

现场大家围绕科研选题、实验设计、论文写作及AI在科研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充分感受到国际合作带来的思维碰撞,真切体会到:基础研究才是原始创新的“源代码”。

课堂背后,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政策坐标。合成生物学正成为全球科技前沿竞争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方向,急需合成生物学领域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注重科研育人,持续引进国际智力资源,打造常态化、高水平的学术课堂,系统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培养定义未来的“生命设计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