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秋天,天津大学校园因一场“青春文化盛宴”格外动人。天津大学团委联合多部门打造“青春趁年华”2025迎新文化季,用15场缤纷的文化活动为新生铺展了一幅绚烂的大学图景。
 
  
 
  从阿卡贝拉到非遗传承,从社团嘉年华到湖畔音乐会,文化季五大主题板块交织成一部立体的“新生成长指南”,在音乐、艺术与文化的浸润中,悄然完成了一堂“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美育的浸润、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引领,自然而然融入同学们崭新的大学生活。”天津大学团委副书记焦德芳说。在他看来,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文化季并非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一次场景化呈现,“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天大品格,在文化共鸣中确立青春坐标。”
 
  
 
  文化季的开启,由一场北洋交响乐团的室内乐音乐会定下高雅而温暖的基调。在北洋园校区三问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巴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与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相继响起,古典与浪漫的交融让新生在入学之初便近距离感受到艺术的纯粹魅力。这种“艺术进社区”的模式打破传统舞台的边界,让美育真正走近学生日常场域。
 
  紧随其后的“艺术·遗产·数智·新文科”教学论坛则汇聚了学界专家与民间艺人。“杨柳青木版年画”非遗小课堂里,同学们亲手为《莲年有余》填色,一笔一画间,传统技艺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成为可触可感的青春记忆。“这不仅是手工课,更是与历史的对话,”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段灿婷感慨,“我们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更可以成为未来的传播者。”
 
  
 
  
 
  校园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在连续两场“百卅征程书新篇”秋季社团文化节中得到集中盛放。卫津路校区与北洋园校区相继迎来近百个学生社团的集体亮相,从学术科创到文艺体育,从汉服展示到摇滚演唱,青春的多样态在此交织。夜晚的社团文艺展演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作为文化季的一大亮点,天津音乐学院带来的“炎黄风情”指挥与电子管风琴乐团交响音乐会,以现代科技重新诠释民族旋律。电子管风琴模拟出大交响乐队的丰富层次,《小放牛》《对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民歌改编曲目让电子乐器讲出地道的中国故事。这场“音乐厅里的思政课”,正是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的范例。
 
  
 
  从交响乐的雅致到非遗技艺的匠心,从社团文化的活力到音乐思政的深情,“青春趁年华”迎新文化季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对“新天大人”的精神哺育。当大一新生邂逅百卅学府,这场持续整个秋天的文化盛宴,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涯中第一枚深刻而温暖的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