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天津大学师生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作者:梁绍楠编辑:梁绍楠 王润嫣来源:党委宣传部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20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杨振宁先生长期关心关怀天津大学的发展,他曾踏足北洋园,来到天津大学物理系实验室参观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1995年6月1日,杨振宁受聘为天津大学的名誉教授,支持天津大学物理学科的建设发展。

“科学家的研究动力来自于好奇心,是好奇心‘诱惑’着他们不断探索和钻研。”2008年11月28日,杨振宁做客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为广大师生深情地做了一场题为“物理学的诱惑”的报告。现场涌进数千名师生,连讲台上都坐了30多名学生。

报告中,他回顾了19世纪两个重要的物理学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和麦克斯韦方程式。他指出,是电磁感应带领人类进入电的时代,强调麦克斯韦方程式奠定了电磁波时代的到来。杨振宁着重讲述了他与李政道于1957年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规律。他说,1956年夏,他和李政道提出的这个理论违背了早已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包括费曼等许多大物理学家纷纷表示反对。当时,费曼和他们打赌50美元,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第二年费曼就认了输。吴健雄等人用实验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结论,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

他引用吴健雄的导师——埃里米奥·塞格雷的话寄语天大学子:“你们处在一个大时代。全世界人民都已经看出来了,中华民族已经走出了浴血革命的时代,希望而且一定可以在世界文化里头扮演领导角色。”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

在回答学生问题的环节中,杨振宁说:“我希望在座的年轻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看清中国担负的历史责任。”

那个冬天的温暖与激动,永远铭刻在天大师生的心中。如今,先生已逝,但他殷切寄语和探索不息的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天大人勇攀科学高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宝贵财富。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先生这八字箴言亦与天大“实事求是”之校训精神相承,始终回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光芒永存。

杨振宁先生,一路走好!

天大师生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