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机静置展台,古建斗拱模型精巧层叠,昆虫标本定格生命姿态,智能作战船模逐浪航行……这些极具专业特色的展品,出现在天津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宿舍区——三问社区,让新生足不出楼,便能“一站式”感知学科魅力。

10月24日,“天津大学专业学科进社区”主题展(第一期)在三问社区正式启动。来自海洋学院、微电子学院、建筑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代表,化身“专业讲解员”,围绕水下多模态感知偏振智能相机、智能无人机、斗拱模型及各类海洋生物标本等专业代表性展品,为往来同学展开生动介绍。
为帮助新生深入理解学科内涵和专业前沿,天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育人模式,将专业“搬”进生活场域,在学生社区进行学科作品布展,并邀请师友导师、朋辈导师现场互动讲解,实现“育人力量下沉”。展品不仅“可看”,更“可感可触”,成为新生走进专业世界的一扇窗口。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本科生班主任袁文肃,也是天津市大学生物科普教育基地讲师,此次来到社区现场为新生讲解。“生命学院的展品均来源于本科生野外实习中采集制作的标本。看到这么多非生物专业的同学驻足聆听、积极提问,我感到十分欣慰。”他认为,在学生社区中营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知识走出课堂、贴近生活,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认同感。

“微电子学院的无人机与循迹小车,让我看到硬核科技如何精准改变世界;而生命学院的标本,则如时光的见证者,静静讲述生命演化的奥秘。一动一静之间,我感受到工程的控制力与自然的生命力交相辉映,也体会到天津大学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深厚底蕴。” 微电子学院2025级本科生张天蔚听完讲解后兴奋地说。

天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作金表示,学校致力于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涵育学生家国情怀、支撑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温馨家园。本次“学科进社区”主题展览是学校推动社区育人功能升级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展教结合、师生共讲”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