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1上深涧村籍考取学士研究生助学奖发放仪式暨座谈会在大同市新荣区上深涧村举行。现场为该村2名研究生、7名大学生发放助学奖金近1.1万元,并赠送行李箱等。
9月10日天津市南开区召开“创新南开”建设工作部署推动会,出台《“创新南开”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聚焦五个关键领域、27项工程、107个具体事项,高标准完成“创新南开”建设各项任务,挖掘区内优质高校院所资源,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和优质营商环境,在加快“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中展现南开作为。
创新性地将发电装置和电解装置集成优化,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不仅极大提高了制氢效率,还能实现全过程无碳的绿氢制取。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7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发明了“基于光伏和PEMEC的制氢装置”,该项目在8月底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中获得特等奖。
创新性地将发电装置和电解装置集成优化,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不仅极大提高了制氢效率,还能实现全过程无碳的绿氢制取。天津大学7名本科生组成的“日丽丰氢”团队发明了“基于光伏和PEMEC的制氢装置”在8月底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中获得特等奖。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普及,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废旧电池,必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压力。近日,天津大学胡文彬、陈亚楠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材料》 发表研究论文《变废为宝:富缺陷镍掺杂磷酸铁锂用于高效电催化析氧反应》,利用简单浸渍法结合电化学原位转化将废旧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转变成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源。随着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普及,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废旧电池,必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压力。天津大学胡文彬、陈亚楠教授团队利用简单浸渍法结合电化学原位转化,将废旧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转变成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中国科学材料》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建党不仅是纲领、组织、思想上建党,而且也是精神上建党。
2021年被誉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元年,“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双碳”目标的确立不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金融行业的未来。
9月9日,天津大学在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万余名“新天大人”从此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以“感悟天大 点亮青春”为主题,回溯了天大校史和先贤校友的闪光印迹,阐释了“天大品格”的积淀传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东寒勉励新同学要从百年历史中筑牢信念、涵养情怀,从百年文化中汲取力量、坚韧不拔,从百年实践中守正创新、砥砺作为。
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市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胸怀“国之大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7日上午,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深入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调研。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家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红星参加。
记者日前获悉,由天津市人社局、天津大学、滨海新区联合主办的天津首家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简称“博联体”)自2021年4月20日成立以来,已经有43家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加盟新医科博联体。同时,博联体内各单位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日俱增。科研项目合作金额上亿元。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稳了!”守在电视前的蒋明镜看到这则消息,兴奋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握着拳头欢呼道。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2日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物科技审议专题会议,介绍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首个以中国地名命名、以中国倡议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倡议——《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强调这一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可成为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李松表示,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议基础上,中国天津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
当世界钟表行业还在研究如何增强手表的防水性时,天津大学反其道而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可溶解智能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