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天津教育报: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这一难题,天大团队再获重大突破!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刊发,论文名为“从头组装兆碱基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并递送至小鼠早期胚胎”元英进院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刘悦、副研究员周见庭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成果是人类基因组合成和转移技术的重要进展,对合成人类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

  • 经济网:走街串巷“有医说医”,天大实践队把健康关怀送给津城老人

    7月上旬,天津大学“有医说医”实践队的29名成员深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宁河区、西青区等七个区的十七个社区与乡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将医疗科普与健康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用实际行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还需要板书吗?

    信息化时代,写板书的老师减少,但写得一手漂亮板书的教师仍屡屡“出圈”。记者采访了3位因板书“圈粉”的教师:天津大学程斯宇因停电意识到板书重要性,其手绘红军四渡赤水图“出圈”;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袁晓的地理板书立体感强,他表示板书与课件各有所长;中南大学黄方林坚持写板书近30年,认为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理。清华大学举办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受访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变化,育人内核不变,应综合运用板书与课件,找到“教学最优解”。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打造“读懂中国”系列特色活动 留学生爱上拍短视频

    近日,在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文艺展演暨天津大学国际文化节上,越南留学生阮兰热情推介家乡美食,不同国家的学生互相分享美食并交流文化差异。阮兰表示文化如纽带,让她体会到民心相通的力量。近两年,阮兰拍摄260多个视频,记录日常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天津大学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体,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浸润模式。阮兰受益匪浅,计划毕业后从事跨境电商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商品特色和文化故事,推动中国商品进入越南市场。

  • 新华社:太赫兹+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新华社天津7月7日电,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开发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在无针诊断领域取得进展。该系统由天津大学田震教授团队研发,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该系统结合光声检测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实现对活体小鼠钠水平实时测量,人体实验也获积极结果。未来,该系统不仅有望用于血钠检测,还能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应用前景广阔。

  • 中宏网:太赫兹光声检测取得新突破 太赫兹和声波结合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近日天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该系统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即可实时测量活体小鼠钠水平,人体实验也验证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顶刊《Optica》。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研究团队结合光声检测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将吸收的太赫兹能量转化为声波,绕开除水难题。教授田震称这是临床转化重要突破,副教授李娇表示,未来该技术还有望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前景广阔。

  • 今晚报:天大研究登上光学顶刊 无针血钠检测获新突破

    近日,天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取得突破,该系统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即可实时测量活体小鼠钠水平,且通过人体实验验证了临床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Optica》。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研究团队创新采用太赫兹光声技术,通过检测声信号绕开物理除水难题。该成果不仅推动无创诊断发展,也为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开辟新途径,未来还有望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发展前景广阔。

  • 津云:9000余名学子满载“天大”的爱与温暖启程

    日前,天津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4695名研究生、4680名本科生将奔赴新程。“新校长”柴立元寄语毕业生知行合一,有人文情怀,成为有理想、担当、温度的时代新人。博士生冯橹源、本科生孙圣真智等毕业生代表发言,杰出校友郑东、院士李兴钢等分享感悟。此外,学校举办跳蚤市场、毕业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毕业季活动,设计校庆专属毕业照打卡点等,让“家在天大,志在天下”成为毕业生最嘹亮的青春宣言。

  • 科技日报:无创测血钠!天大团队突破太赫兹医学应用“水干扰”

    7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开发出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成功克服“水干扰”难题,无需抽血或标记就能实时监测活体小鼠血钠水平,人体实验也证实其临床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光学》。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研究团队创新性结合光声与太赫兹光谱技术,规避了水分子干扰。该技术不仅实现无创检测,未来还有望识别其他离子及生物分子,发展前景广阔。

  • 中国科学报:太赫兹和声波结合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近日,天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就能实时测量活体小鼠钠水平,人体实验也验证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相关论文被Optica发表。太赫兹波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面临穿透和除水干扰难题。该团队结合光声检测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将吸收能量转化为声波,攻克水干扰难题。未来,该技术不仅有望检测血钠,还能识别其他离子及多种生物分子,发展前景广阔。

  • 中国科学报:没写毕业论文,他们却成了“优秀”

    天津大学举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实践成果鉴定会,1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凭实践成果获学位与优秀证书,成国内首批。此举基于政策支持与长期探索,学校受教育部委托起草方案,确定5类申请形式。这些学生实践项目“够硬”,成果经专家鉴定,企业专家占比不少于一半。企业专家高度肯定学生成果。此次变革牵动培养链条,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状况。学校设想未来工程类硕士毕业考评中论文占比降至50%以下,刘庆岭坚信未来会有更多学子获认可。

  • 央视新闻:花式宠毕业生!天津高校仪式感拉满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大高校以独特方式送别学子。南开大学在八里台校区体育中心,三千余名师生以音乐唤青春记忆、用歌声祝福未来,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借《到西部去》许下扎根誓言。天津大学举办“百卅星光夜·北洋不散场”毕业市集,跳蚤市场等活动营造温情氛围,留言板满是温暖祝福。天津师范大学食堂员工连夜包99000个“前程似锦饺”免费发放。天津工业大学举办毕业歌会,千余名师生用歌曲回顾校园、展望未来。毕业快乐,奔赴新程!

  • 津云:天津大学六千余份“津”味早点为毕业生送行

    近日,天津大学举行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典礼。双校区食堂为毕业生免费送出六千余份“津”味毕业早餐,包含天津油条、角饼等“五件套”,装在有祝福语的保温袋中,还备有湿巾和手套。食堂工作人员凌晨一点半开始忙碌,传递母校关怀。学校在多地设置毕业主题拍照打卡装置,毕业生可获专属纪念卡。此外,每位毕业生收到刻有个人信息、能拼成校徽且带有祝福的筷子,寓意做人顶天立地,不忘母校培育之恩。

  • 津云:天津大学团队找到破解降碳困局的好方法

    近日,天津大学金超教授和刘海峰教授联合多家机构,探究破解降碳困局、实现碳中和目标之法。研究指出,全球降碳关键在于源头减碳和后期除碳,但目前仅靠源头减碳无法满足地球降温目标,且当前气候政策未平衡二者,碳移除或成减排替代品,而其自身存在投资、可行性等未知问题,外界态度消极。为此,研究提出分别独立设定源头减碳和碳移除目标的策略,二者合力实现净零目标。研究表明,单独设定目标在多个方面能带来更好效果,有望破解碳移除和全球减碳困局。

  • 中国日报网:9000余名学子满载“天大”的爱与温暖启程

    7月4日、5日,天津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在卫津路校区举行,近万名毕业生将开启新程。“新校长”柴立元寄语毕业生,成长是“做到更好”的修行,科技应有温度,嘱托学子不忘初心,成为有理想、担当、温度的时代新人。毕业生代表冯橹源、孙圣真智、李炫萱,杰出校友郑东、院士李兴钢、教师代表孙佑海和焦魁等先后发言。典礼当天,毕业生可领免费“津”味早点,感受母校温暖。此外,天津大学还举办跳蚤市场、毕业晚会等毕业季活动,激励学子奔赴新程,让“家在天大,志在天下”成为青春宣言。

共10958条 首页上页12345...73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