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中宏网:马来西亚留学生李炫萱:立志传播中药文化,助力中马医药合作

    “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让世界看到它的魅力,这是我未来想做的事情。”在7月5日举办的天津大学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女生站在演讲台上,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与中医药文化结缘的故事。她就是天津大学药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李炫萱。

  • 科学网:大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获突破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刊发。该成果是人类基因组合成和转移技术的重要进展,对合成人类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

  • 科技日报:大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取得突破

    记者1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该校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10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方法》上。该成果是人类基因组合成和转移技术的重要进展,对合成人类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

  • 今晚报:“大尺度人类DNA”研究有望为不育患者带来福祉 天大团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刊发,论文名为“从头组装兆碱基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并递送至小鼠早期胚胎”。

  • 科技日报:突破技术瓶颈!我国团队首次实现

    记者7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科学技术系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该系统成功克服“水干扰”难题,首次实现无需抽血或标记即可实时监测活体小鼠血钠水平,人体实验也证实了其临床应用潜力。这一突破不仅推动了无创诊断技术发展,更为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光学》上。

  • 中宏网:贵州群山间,天津大学青年上了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

    “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青年卓越成长营”跨越千里奔赴贵州,开启了一堂融合历史与未来的青春实践课,立志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伟业。

  • 今晚报:青年卓越成长营赴贵州开启青春实践课

    青年卓越成长营是天津大学面向科技创新创业类学生骨干开设的“青马工程”班次,日前,青年卓越成长营以“以青春担当铸国之重器”为主题,赴贵州遵义、平塘、贵阳等地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堂融合历史与未来的青春实践课。

  • 经济网:贵州群山间,天大青年上了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

    “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青年卓越成长营”跨越千里奔赴贵州,开启了一堂融合历史与未来的青春实践课,立志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伟业。青年卓越成长营是天津大学面向科技创新创业类学生骨干开设的“青马工程”班次,旨在引领青年科创人才筑牢家国情怀。今年,青年卓越成长营以“以青春担当铸国之重器”为主题,赴贵州遵义、平塘、贵阳等地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遵义会议会址成为这堂“大思政课”的起点。

  • 中宏网:大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取得突破——天大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人类基因合成研究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刊发。

  • 天津教育报: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这一难题,天大团队再获重大突破!

    近日,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刊发,论文名为“从头组装兆碱基尺度人类基因组DNA并递送至小鼠早期胚胎”元英进院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刘悦、副研究员周见庭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成果是人类基因组合成和转移技术的重要进展,对合成人类基因组具有重要意义。

  • 经济网:走街串巷“有医说医”,天大实践队把健康关怀送给津城老人

    7月上旬,天津大学“有医说医”实践队的29名成员深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宁河区、西青区等七个区的十七个社区与乡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将医疗科普与健康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用实际行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还需要板书吗?

    信息化时代,写板书的老师减少,但写得一手漂亮板书的教师仍屡屡“出圈”。记者采访了3位因板书“圈粉”的教师:天津大学程斯宇因停电意识到板书重要性,其手绘红军四渡赤水图“出圈”;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袁晓的地理板书立体感强,他表示板书与课件各有所长;中南大学黄方林坚持写板书近30年,认为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理。清华大学举办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受访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变化,育人内核不变,应综合运用板书与课件,找到“教学最优解”。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打造“读懂中国”系列特色活动 留学生爱上拍短视频

    近日,在天津市外国留学生文艺展演暨天津大学国际文化节上,越南留学生阮兰热情推介家乡美食,不同国家的学生互相分享美食并交流文化差异。阮兰表示文化如纽带,让她体会到民心相通的力量。近两年,阮兰拍摄260多个视频,记录日常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天津大学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体,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浸润模式。阮兰受益匪浅,计划毕业后从事跨境电商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商品特色和文化故事,推动中国商品进入越南市场。

  • 新华社:太赫兹+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新华社天津7月7日电,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开发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在无针诊断领域取得进展。该系统由天津大学田震教授团队研发,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该系统结合光声检测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实现对活体小鼠钠水平实时测量,人体实验也获积极结果。未来,该系统不仅有望用于血钠检测,还能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应用前景广阔。

  • 中宏网:太赫兹光声检测取得新突破 太赫兹和声波结合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近日天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该系统克服水干扰,无需抽血或标记,即可实时测量活体小鼠钠水平,人体实验也验证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顶刊《Optica》。太赫兹波虽是理想生物医学检测工具,但易被水吸收。研究团队结合光声检测与太赫兹光谱技术,将吸收的太赫兹能量转化为声波,绕开除水难题。教授田震称这是临床转化重要突破,副教授李娇表示,未来该技术还有望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前景广阔。

共11416条 首页上页1...3031323334...762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