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针对“膜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发新型混合基质膜制备技术,该技术制备的膜材料具备优异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权威期刊《温室气体:科学与技术》封面文章发表。
昨日上午,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项目现场,两栋建筑已经破土而出。目前,一期项目第1标段(宿舍楼)已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入地上主体建设阶段。
为更好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提升返校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服务学生合理需求,7月18、19日,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保卫处、后勤保障部、信网中心、场馆中心的负责老师分别与卫津路校园和北洋园校区的25名各学院(部)的学生代表座谈,征求意见建议。
本文作者系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日前,滨海新区与天津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将双方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既有优势,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交流培养、汇聚优势资源、提升医疗健康水平、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增加合作维度、扩展合作空间、提高合作效能,围绕实现产业链、打通创新链、完善价值链紧密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贾滨表示:“(我们)就是一直在做小发动机节能减排工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也是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近期,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7月16日,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一行来访我校.
6月30日上午,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青岛)在会议室召开了2020届毕业生座谈会。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理事长刘耀昌、天津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党工委副书记王春玲、天津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叙言、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咸良、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斌,以及精仪学院、机械学院张博伟、黄超、王源江、翟胜、何晓峰、尹云龙部分毕业生代表。会议由宋立斌副院长主持。
去年9月动建的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项目位于福州市长乐滨海新城,一期工程为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项目第1标段(宿舍楼)目前已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入地上主体建设阶段。
7月16日,位于青岛蓝谷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在此次综合科考中,我国深海水下滑翔机下潜观测深度达到10619米,再破世界纪录!
天津大学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团队针对“膜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 日前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发新型混合基质膜制备技术,该技术制备的膜材料具备优异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权威期刊《温室气体:科学与技术》封面文章发表。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在顶级化学材料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IF= 52.758)上发表题为“DNA functional materials assembled from branched DNA: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评述了树枝状DNA组装DNA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董宇航和姚池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我校内燃机研究所成功揭榜浙江省金华市“揭榜挂帅”需求榜
昨天(7月16日)下午,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