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9月28日,天津大学纪委召开十一届第25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李希同志在山东省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近期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炜主持会议,学校纪委委员参加会议,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巡视干部列席会议。会议指出,学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抓作风建设的思想认识,坚持不懈推动...
9月29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喜迎建校13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校友伉俪——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董事长高峰,明石创新技术集团董事、总经理唐焕新重返母校,捐赠1.3亿元人民币,设立“天津大学脑机接口学科建设基金”。
本站讯 202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将迎来130周年华诞。值此之际,《天津大学报》推出特种纸全彩《校庆特刊》,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百卅荣光。特刊以典雅庄重的版面设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天大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年为中国高等教育写就的不朽篇章。感悟百卅天大,逐梦强国未来。《校庆特刊》立足“兴学强国 敢为人先”“百卅向新 天大何为”等视角,以大事记、长篇通讯、论述文章等不同体裁,梳理展现了天津大学(北洋大学)肩负使命、孜孜...
校庆特刊
2025年9月29日下午,“大教授的小作文:写给未来科学家”科普丛书首发式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春水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大学出版社与天津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多位校内外领导、院士代表、作者团队及附属小学师生共同参与,见证了这一科普成果的正式发布。首发式在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傅平青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科协主席元英进,天津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谭振东分别在线上参会致辞,充分肯定了该丛书在科普教育与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方面的重要意义。
百卅学府,师泽流芳;立德树人,初心如磐。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的辉煌时刻,一代代师者躬耕教坛的奉献精神,已成为这所学府深厚的精神底色。9月28日晚,在天津大学迎国庆·迎校庆·迎新生文艺晚会上,建校130周年教工先进个人表彰仪式隆重举行。姚建铨、叶声华、余贻鑫、元英进、王成山等五位院士和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受邀出席并接受表彰。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柴立元和领导班子部分成员出席本次仪式。星辰与灯光在北洋园的夜空交相辉映,汇成一片温暖而庄重的光海。来自全校四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
9月28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柴立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领导胡文平、李炜、杨欢、赵金铎、张鹏出席会议,各部处、学院(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常务副校长胡文平主持。杨贤金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思细研,融会贯通,系统运用到“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
新工科建设: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
9月27日,天津大学2025年度学生军训成果展示大会在北洋园校区召开。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南开区人民武装部大校政治委员邓雯出席大会,天津警备区、武警某部、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及我校学工部、教务处、体育部相关负责同志,全体参训教官、辅导员、2025级本科新生一同参加。大会由学工部副部长、武装部部长潘刚主持。
本站讯 新秋金风渐起,新师奋楫启航。为献礼130周年校庆,引领新教职工“知天大、爱天大、建天大”,天津大学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于9月24-25日组织举办2025年度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参访实践活动。来自全校各个单位的新入职教职工(以下简称“参训学员”)200余人次参加活动。素拓破冰促相识。24日一早,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篮球馆笑声连连、气氛活跃。为推动参训学员了解天大、结交友谊,场馆中心吴琼老师精心设计了本次“巍巍学府、薪火传承”校史主题破冰素拓活动,包含“启心动念热身”“校史...
9月27日,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展陈提升竣工开馆仪式在卫津路校区一号楼前举行。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柴立元,天津市档案馆副馆长宗毅、校史资料捐献者代表申志丰校友共同按下开关,建设两年的校史博物馆正式开馆。校机关部处、学院、直属单位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和参建单位代表60余人一同见证了开馆过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刚主持开馆仪式。杨贤金在致辞中向在此次提升工程中贡献智慧力量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展陈提升工程的圆满完成,...
9月28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召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暨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研究并推动定点帮扶工作,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主持会议。
《天津日报》2025年9月27日 01版渤海湾畔,晨光熹微。走过13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校园内,青春的脚步匆匆。新的一天,4.5万师生朝气蓬勃,迎向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里的求知求是,也以这座巍巍学府为原点,奔向社会实践大天地、创新创造最前线。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隆起学科、人才高地;合成生物、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催生新兴产业;一马当先投身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师生校友创业...
《中国青年报》2025年9月28日 01版仿佛被命运之力牵引着——刘秀云登上飞机准备去剑桥大学时,没有带走导师送的天津大学毕业纪念印章,她说:“我会回天大的。”此后,她先后在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做研究。有人猜测,这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可能不再回来。2021年,刘秀云如约回到母校执教,成为我国神经重症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青年领军者。她说,少时立下天大的志,正在慢慢成真。天津大学,这个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基因里,流淌着“兴学强国”的志向。...
9月26日,脑机接口产业联盟首届“脑机接口50人论坛”暨天津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天津大学党委原书记李家俊,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魏然,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主任明东,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谭振东,市药监局副局长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