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开幕

作者:人文艺术学院编辑:梁绍楠 应紫瑜来源:人文艺术学院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重要时刻,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别策划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今日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自筹备以来,获得中俄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通过定向邀请和公开征集,共计收到作品200余件。经严格评审,最终入选作品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通过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分三期进行线上展出,依次呈现“抗争与牺牲”“胜利与传承”“和平与共生”三个篇章。展览通过艺术视角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致敬无畏牺牲的英雄先烈,传递胜利的荣光与历史的启示,并寄寓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待。

艺术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桥梁。本次展览不仅再现了中俄两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的光辉历程,也进一步深化了两国文化交流与友好情谊。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些凝聚创作激情与历史思考的作品,让抗战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在中俄人民之间薪火相传。

本次展览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天津市彩塑艺术研究院、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协办。

景育民(天津美术学院)《同龄时代》

作品以超现实理念和具象写实手法,将年龄、形象如孪生的两位青年以时空穿越的方式共置于长城一隅,而身处战争与和平年代的“他”则有着不同的境遇。长城是家园与疆域的象征,经历于战火硝烟的战士和游览于和平年代的时尚青年在此不期而遇......

作者力求引发人们通过对作品的追问去回望战争年代中华民族热血青年的艰苦卓绝以及对当代青年游览登临长城的瞬间定格。一方面表达对人民军队的讴歌与赞颂,进而唤起时代青年的民族精神。启发人民继承光荣传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

А.Н.Бурганов(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举旗者》

雕塑讴歌了奥廖尔地区的共青团英雄。青铜材质的庄严造型象征着士兵们的勇敢与不屈的英雄气概。作品刻画了两位并肩作战的士兵:其中一位身负重伤,双手已然无力,但另一位战友毅然从他手中接过飘扬的战旗,继续引领队伍冲锋陷阵。旗帜在此不仅是战斗的信号,更是信念与牺牲精神的象征,彰显了青年一代前赴后继、用生命守护祖国的崇高品格。

李迅(天津美术学院)、卫妙(青年雕塑家)《在太行山上》

雕塑作品以太行山脉为创作载体和元素,在构图上将抗日军民群像与太行山山体融合。利用山体起伏营造层次感,以群像的疏密、动势,构建“山魂护佑、军民奋战”的空间叙事,再现太行儿女投身抗战的壮烈场景,战士、群众身姿各异,展现坚定信念与战斗力量,让观者在视觉冲击中体悟历史厚重与精神力量。借山之雄浑喻民族脊梁,铭记太行抗战历史,传递军民一心、浴血奋战的精神,使观者在艺术感染力中,回溯那段烽火岁月,感悟先辈抗争的热血与担当。通过再现太行抗战军民风貌,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党领导下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历程,为“光辉历程 时代丹青”主题创作添彩,以艺术之姿铭记历史、礼赞英雄,作品有别于表现战争题材作品的叙事性语言方式,力求以庄严肃穆的仪式感传递英勇伟大的太行风骨和民族精神。山体背部镌刻《在太行山上》词曲,并以当代创新思维设置红外感应装置:使观者驻足凝视时,经典旋律环绕回响,以剧场性的当代理念将烽火岁月中的歌声与当下时空交叠,唤醒集体记忆的共鸣,努力实践主体性创作的当代性表达,唤起人们续写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时代颂歌。

А.С.Коробцов(莫斯科艺术家联盟)雕塑《勒热夫苏联士兵纪念碑》

纪念碑雕塑是为了纪念苏德战争中的勒热夫战役所建。雕塑根据勒热夫战役中参战士兵的真实形象制作,身穿军服,手握冲锋枪,双眼低垂,俯视自己深爱的土地,下半身化为飞翔的鹤群。

曹雄(天津大学)《铜墙铁壁》

雕塑通过具有张力的动态构图,将多位红军战士与普通民众挑担、推车、持枪、赶牛等共同行进姿态凝结为向历史纵深处推进的磅礴力量。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的人物通过高低错落的肢体语言与方向统一的动势,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饱经风霜的身形与武器刻满征途的印记,每张坚毅的面孔都折射出同仇敌忾的民族精魂,诠释了毛泽东"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的著名论断。作品既是对抗战时期"全民皆兵"历史的艺术重述,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集体主义基因的当代表达。

孙列(天津大学)《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作品以参与武装运动的劳苦农工形象为主体,刻画了经历红军引领和喜报传来的精神洗礼后,苦难与沧桑浇筑的沟壑满布的面孔,焕发出历史新时代来临的欣悦。画面构图简洁中求凝练,以双人物组成的S型为主线,延展至右上背景的赤色藤蔓与山野乔木,烘托出我党从人民、从故土中来,以共产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星火燎原,带领全国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作品的另一层寓意: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否从人民中来,是我党的治世法宝之一。

刘珺(天津大学)《开山镇鬼》

作品是跟据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场为题材以水墨语言表现的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创作。表现的是1937年9月至1938年,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120师在晋西北开展抗日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使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亦有重要意义。

Греков Александр (彼尔姆绘画、雕塑与建筑学院)《第一辆KV 1坦克》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款重型坦克。通常简称为“KV”:该坦克最初以此名称生产,直到KV-2坦克问世后,KV的首款型号才被重新命名为数字编号。该坦克于1939年8月至1942年8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