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2025开学典礼】教师代表邾继贵发言

作者:宣传部一审03编辑:赵晖 李萱来源:党委宣传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今天,能以教师代表身份站在这里交流,我既感荣幸,更怀敬畏。脚下这片土地,是“兴学强国”初心的延续之地,而你们正是这跨越三个世纪精神薪火最鲜活的传承者。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师,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我自1994年到天大攻读博士,在恩师叶声华院士谆谆教导下完成学业、留校工作,转眼已是31载,从一个懵懂学子成长为真正天大人,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精仪精益求精的精神已深深根植于内心深处,成为驱动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前行的力量。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有过成功后的奋进,也有过挫折后的坚守,借此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第一,“做人要立心”——承三代薪火,融理论与实践。精仪学科的根,是王守融先生在建国初期扎下的:他白手起家建专业,硬是造出我国第一台计算尺刻线机。我跟着叶声华院士求学,先生时常教导:要找到真的问题,要做有用的仪器。在先生指导下,我们准确把握了工业在线测量新需求,开拓了视觉精密测量方向,在实验室做原理研究的同时,更是深入产线现场研制仪器设备,最终实现了高性能在线测量仪器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现在我带学生,也延续这份理论加实践的传承。同学们,天大的“做人”,是接过前辈的精神火炬,并发扬光大。

第二,“做事要立业”——守创新初心,靠坚持破难题。常有学生问我“怎么才能创新”,我的理解:创新是信念,是科研态度,没有一蹴而就可计划的突破,好的成果都是在创新理念的支撑下,日积月累长期努力的必然结果。早年为解决我国大型装备制造急需的大空间精密数字化测量技术及设备,我们坚持以异于常规的测量原理探索全新技术路线,虽然可借鉴的技术少,难度大、周期长,但唯有如此才能打破现有方法的理论束缚,才能研制领先的高端仪器设备。我们从零开始,倍尝艰辛,历经15年的坚守与奋斗,才研发出完全自主的仪器系统,成为支撑国家重大装备高性能制造的关键仪器。同学们,创新从不是“灵光一现”,而是“笨功夫”里的坚持,是实验室里不灭的灯,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韧劲。

第三,“做学问要立志”——开眼界格局,怀家国情怀。唯有不断登高望远,才能总览全局,不为细节干扰方向,不为困难扰乱心智。我喜欢历史典故,常翻北洋校史、中国科技史,仪器发展史,从先辈的故事里不断汲取力量;我喜欢从工程实际,尤其是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找方向,到现场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保持研究方向充满活力,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同学们,真正的学问,是把目光对准国家需要的地方,是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是民生领域的痛点,让研究既有学术深度,更有家国温度。

同学们,130 年前,北洋师生战火中办学,为“实业救国”努力;今天,你们在现代化实验室、智慧教室探索,肩负“科技强国”使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也想对大家提些小希望:对本科生,希望你们打牢专业基础,多去实验室动手实践,也读读校史,多了解先辈故事,让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实验都有意义;对研究生,希望你们敢啃“硬骨头”,多去了解行业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研究成果能解决真问题。

老师们愿做你们的“铺路石”。有科研想法,我们提供资源与指导;遇学习困惑,随时可到办公室、实验室讨论交流。

最后,愿你们在天大收获知识、友谊,更收获支撑一生的品格与力量,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业,成为有传承、敢创新、有担当的天大人!

谢谢大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