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承办的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平行会议二——“全球产业转型中工程人才交叉协同培养”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9楼B115报告厅圆满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工程教育使命,汇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行业企业与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工程人才跨学科、跨领域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全球协同发展的新思路,为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注入新理念、新实践与新动能。

会议上半场聚焦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由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申俊琦教授主持。他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绿色转型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大学愿与海内外同行一道,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以《可持续发展工程教育的历史、思考与实践》为题,结合材料学科改革实践,系统梳理了工程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副校长Sebastián Civallero在《What is talent today? The challenge of training engineers with innovative capacity》报告中指出,工程人才需要兼具创新力和全球胜任力。韩国高丽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MeeHye Lee教授分享了《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ducation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Sustainability》,强调地球与环境科学教育在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利民,介绍了“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促进创新与产业双融合”的模式与成效。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原处长黄廷祝教授以《破壁垒、兴趣驱动、跨学科综合集成科研中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题,结合跨学科综合集成科研,提出兴趣驱动与多学科融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会议下半场围绕绿色转型与资源循环,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展思辉教授主持。利乐公司大中华区企业事务总监张浩玮先生以《以全价值链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为题,介绍了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与实践。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建军发表了《以凌志SDD技术为核:构建中东(沙特—科威特)新质低碳水循环生态》,展示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国际低碳合作路径。沙特Manbit Aljuthur公司董事HAMED A S M ALALBAN以《绿色转型,共创未来:科威特、沙特与中国在资源循环领域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愿景》为题,展望了中东与中国在绿色转型中的合作潜力。斯里兰卡Waste to Value公司董事长Rushanth Chandrabose带来《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recycle economy》,介绍了循环经济在南亚地区的应用经验。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连军分享了《微细气泡及气浮净化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展示了环境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支撑。






平行会议由展思辉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彰显了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趋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正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绿色发展、碳中和与循环经济为工程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也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工程教育注入了新的动能,推动了多元文化与多元技术的深度互鉴。在此背景下,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斯里兰卡Waste to Value公司和沙特Manbit Aljuthur公司,共同推动成立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心、国际化新工科教师发展中心等新平台。这一成果不仅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和工程教育创新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也为全球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中国高校在引领未来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