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2025年开学典礼】校长柴立元:感悟百卅天大 逐梦强国未来

作者:党办校办编辑:梁绍楠 李萱来源:党办校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天津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跨越山海、怀揣梦想的2025级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始终支持你们的家长和亲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祝贺你们!你们是非常幸运的,九天之后,我们就迎来天津大学一百三十周年华诞,与全球天大人共享这份百卅荣光。1895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肩负着“兴学强国”的使命,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巍巍北洋,国之大学;百卅学府,历久弥新。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这座学府始终因使命而屹立,因学生而青春。从今天起,天津大学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正式属于你们了。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天大、读懂天大、融入天大。

感悟百卅天大,要在“静心溯源”中扎根信仰

认识天大的第一站,要从校史博物馆开始。这里陈列的不只是百卅岁月的醇厚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在这里,你们会看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如何从历史中走来,见证诸多满载荣光的“第一”: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获得者王宠惠,他是国际法庭首位中国大法官,被尊称为“民国第一法学家”;“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他是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助力中国走进国际奥林匹克的行列;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他是第一个在国际讲坛发出中国声音的共产党人,他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对国家的誓言,为全体天大人树立起崇高的精神丰碑。回顾百余年历程,天大的“第一”,永远锚定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最前沿的方向,从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到第一座海上石油平台、再到第一次太空脑机接口交互实验……学校的发展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感悟百卅天大,需要你们静心慢行、溯源深思。在卫津路校区,你们可以在敬业湖畔的“求是亭”静坐片刻,感受一砖一瓦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在第九教学楼旁,你们可以在中外闻名的“牛顿苹果树”旁驻足凝望,让创新灵感在脑海闪耀,准备接住下一个造福人类的“科学苹果”。在北洋园校区,参与设计鸟巢、水立方的设计师校友强强联合,建造围合式圆形中心广场。它以年轮为意象,与方形“最美图书馆”遥相呼应,不仅巧妙融入了“天圆地方”的东方哲学,更蕴含了“百年树人”的育人格局,充满了建筑空间的巧思与匠心。在这里,希望你们养成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的习惯,既要读“有字之书”,与经师对话;也要读“无字之书”,拜实践为师。在品读经典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大美校园中领悟天大品格,从先贤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

同学们,期待你们以“静心”之态,走进这座涵养家国情怀的信仰殿堂,去聆听百卅岁月的回响,去感受宁静致远的力量,用心感悟天大跨越三个世纪的坚守与追求。

感悟百卅天大,要在“躬身求学”中锤炼本领

静心凝望,是为了更好地向前求索。今年,在全球瞩目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来访学校时盛赞:“天大是‘学问的摇篮’,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学府,是卓越的学术教育沃土。”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与天大师生亲切互动时指出:“实事求是的校训,不仅是学术的追求精神,也是治国理政的智慧。”在刚刚落幕的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上,全球近千名专家共同见证新工科《天津宣言》的发布。这标志着,天津大学不仅是中国工程教育的“金色名片”,更致力于为世界工程教育改革注入“天大智慧”、贡献“中国范式”。天大之讲台,已成为各国菁英发声之舞台;天大的声誉,已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愈发掷地有声。

感悟百卅天大,你们将亲眼目睹众多的“硬核”舞台。在全球数以万计的研究机构中,学校十五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百分之一,五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工程、化学两大领域跻身前万分之一的顶尖位次。今年,学校特意将北洋园校区迎新站设在“国之重器”脚下,让大家入校伊始就领略到了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磅礴大气。在这里,你们可以走进三百六十度全景教学空间,与智慧教室共同定义未来学习模式;你们可以走进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滨海国家野外观测站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重点实验室,与前沿科技零距离握手。在校园中,你们还会遇见许多“隐姓埋名”的战略科学家,他们将智慧和热血,默默熔铸进了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火星探测工程、C919大飞机等世界级的“大国工程”中。他们挺进“前沿地”,勇闯“无人区”,不断攻克一道道“卡脖子”技术难关,勇攀一座座科研高峰,擦亮了一个个天大学科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同学们,你们正身处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实现2035年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亲历者和缔造者。为了让你们自信迈向未来,学校树立了“从未来到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架构“未来学习中心”“人才培养创新工厂”,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愿为你们架起一座“未来望远镜”,助力每一位天大人更早、更清晰地看到星辰大海。在这里,希望你们用好学校丰富的平台资源,勇于提问、虚心求教,主动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在真问题中培养交叉融合的能力;大胆实践、敢闯会创,在探索与试错中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边界。

同学们,期待你们以“躬身”之行,攀登这座能助你学有所成的知识高峰,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共进,用不懈奋斗书写强国未来的无限可能。

感悟百卅天大,要在“悦动身心”中丰富自我

大学的精彩,不仅在于求知探索,更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学校的体育课堂上,有世界级教练朱雨玲、姚迪等一批体育健将,她们既是学生口中的斜杠教师,也是国际赛事的冠军得主,以拼搏精神言传身教;学校的社团组织中,有北洋合唱团,足迹遍布全球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斩获数十项大奖,用艺术传递天大声音;也有师生辩论队,多次站上世界比赛的舞台,以思辨与口才展现天大人的风采。它们共同印证着:在天大,学业和兴趣从不矛盾,每个人都可以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你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榜样,参与联合培养的学长学姐,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己任,在国际舞台阐述中国方案;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扎根乡土教育,坚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们高兴地看到,每年都会有受援地区的学子圆梦天大,成为“新天大人”。在这里,希望同学们暂别方寸屏幕,主动走出网络、走出宿舍、走出实验室,到体育场上跑步健身、健强体魄,到社团组织里交流提升、陶冶情操,到学术会议中展示自己、拓展视野,真正走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走出最美青春的加速度。

同学们,期待你们以“悦动”之姿,融入这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温馨天大,用眼睛发现生活之美,用脚步丈量广袤大地,用心灵感知人民需求,在更广阔的天地谱写人生华章。

感悟百卅天大,要在“以终为始”中成长成才

如果说,静心溯源是为了扎根信仰,躬身求学是为了锤炼本领,悦动成长是为了丰富自我。现在,同学们看完这一路,走完这一圈,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你们将在天大如何锻造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又如何书写属于新一代天大人的强国篇章?我校余贻鑫院士曾这样教导后辈:“努力养得一种心灵大气象,使内心更大器,使人生的步子更坚实,是终生的功课。”曾经,你们以考入一流大学为目标,并通过自身努力达成了目标,这正是“以终为始”的生动诠释。如今,你们要确立新的人生坐标,想清楚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从此刻起,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

请同学们放心,在你们成长成才的漫漫征途上,学校是大家的坚实后盾:多元开放的求知平台,将助你们拓展边界;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将守护你们的科研底线;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将为你们疏解压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将助你们明晰未来。学校的每一个支持体系,都是为了守护你们的初心和梦想。在这里,希望你们能够以终为始,在未来的四年、七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天大时光里,朝着既定目标不断淬炼自己、塑造自己,把未来的人生足迹踏得坚实、行得端正。

同学们,期待你们以“始终”之志,赓续这座国之大学的百卅辉煌,不忘为何而来,明白向何而去,在服务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悟百卅天大,共扬校誉于无穷。天大的“大”,是“使命重大”的大,是“国之大者”的大,更是“天大人必做天大事”的豪迈与担当!能与一所即将走过一百三十个春秋的学府相遇,这不仅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个宝贵的机遇。同学们,请相信:山再高,高不过人的眼界,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远不过人的脚步,走下去,定能抵达。你们已经做出了正确的成长选择,未来的成才之路,天大将和你们携手前行。

再次欢迎你们,2025级新同学!愿你们在天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不负家国期待,不负时代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谢谢大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