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承办的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平行会议一“数智时代国际工程教育治理与变革”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3楼112圆满召开。会议汇聚全球教育界与工程界专家,深度探讨数智时代工程教育的传承创新、治理路径及全球协同发展,分享前沿理念、最佳实践与国际经验,共同勾勒并推动构建一幅面向未来、更具活力、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全球工程教育新图景。

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会见国际组织、国别工程师组织、境外高校和企业的参会嘉宾。柴立元与专家们以“天大方案”为引,阐释了天津大学在数智时代的教育变革实践。他特别指出,学校发起设立的“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组织联合会,致力于构建工程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也期待和与会专家共话数智时代国际工程教育治理与变革方略。国际处、智算学部、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人陪同会见。

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振主持。开幕式上,柴立元校长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回顾了天大130年秉持兴学强国使命、引领工程教育发展的历程。随后,柴立元校长强调工程教育面临全球化、标准化、知识体系化、学科融合化及产业与教育智能化融合等挑战,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工程教育、数字化时代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强调本次“数字时代工程教育的治理与变革”论坛的重要性,期待各国专家深度交流,为国际工程教育发展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党委原书记李家俊立足天大“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的学科战略布局,结合学校智算学科发展和“虚拟教授”实践创新,展望了人工智能重塑工程教育模式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未来。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指出,工程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天津大学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打造了新工科建设“天津模式”,面对数智时代,推进工程教育创新,将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治理变革重要议题。

在回顾与展望环节,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以“和而不同”等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引,系统梳理教育历史,强调数智时代需平衡科技与人文、技术应用与人类道德精神教育,借多元对话育全球人才,为工程教育融合发展提供思路。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国庆以《数智时代的国际工程教育治理与创新:香港视角》为题,以香港工程教育为例,阐述其在全球人才合作、多元文化融合等特色发展实践,深入阐述数智时代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前沿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由天津大学智算学部党委书记魏建国主持。悉尼大学Anthony Welch教授以《知识外交还是知识安全?高等教育地缘政治的变迁》为题,深入剖析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下的地缘政治博弈,为全球化与国家安全交织背景下的高质量国际交流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通过《数字与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工程教育治理与改革:比较视野与战略路径》报告,阐述工程教育治理变革的全球驱动因素,通过举例多国经验进行治理模式比较,提出数智时代工程教育战略优化路径,为工程教育治理体系优化思考提供多维支撑。

哥伦比亚工程技术大学校长Fernando Soler López以《人工智能在大学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享了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实践成果,阐述了工程教育在数智时代的历史演进、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并特别强调了技术自主、创新驱动和国际合作的关键作用。

高端对话环节设置两大对话议题。在“数字素养培育与创新能力提升”环节,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张大庆、Radiance60创始人兼总监Douglas Leong、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副校长Assiya Mashekenova、波音子公司原首席信息官Austin E Klahn、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等嘉宾,围绕跨学科融合、产学研协同及AI赋能教学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

在“工程教育治理的新使命与新行动”环节,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主席Jeffrey Chiang Choong Luin、泰国工程师理事会秘书长Sutha Khaodhiar、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国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创新教学中心主任Cecilia Chan、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副教授Faizan Ahmad,聚焦全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治理体系转型及国际协同机制创新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通过深度对话凝聚了全球智慧,为数智时代工程教育治理与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作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将继续搭建跨域对话平台、探索治理创新路径,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人工智能与工程教育的融合,携手国际伙伴共同构建更具活力、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全球工程教育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