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报》2025年10月29日08版
在福建泉州晋江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张效栋主力研发的多面共体光学元件全参数检测技术,在揭榜领题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赛道获得金牌,这是他继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牌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我国在高精度光学检测领域面临着‘卡脖子’困境,同时也倒逼出自主创新的机遇。”张效栋介绍,当前光学系统正从“多独立表面”向“一镜多面”的共体集成设计加速演进,但国际主流检测设备仍停留在“单表面检测”模式,面对多面共体元件的“测不全”“测不准”问题束手无策。
在此背景下,张榜单位菲特检测率先布局并发布了国际首创攻关任务,张效栋带领的研发团队主动领题对接,与其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高端国产装备自主可控;同时,团队依托工信部项目资助,承担了光学元件高端检测装备的研发任务。
张效栋告诉记者,多面共体光学元件的优势在于它的单体稳定性好,制造的可靠性更高,所以目前已在多领域广泛采用。
“技术上,我们聚焦多面共体检测底层难题,从多场协同、信号分离、参数解析三大方向突破,首创了‘面形+位姿+粗糙度’全参数检测方案,实现所有关键参数的同步精准提取,且所有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彻底打破了国外限制。”张效栋告诉记者,团队以产业落地为核心目标,由博士后领军形成“0—1创新突破+1—N产业落地”双轨并进的人才梯队,构建了强劲的技术转化能力。
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上,张效栋带来的项目就获得了金牌并被华为关注,解决了其手机镜头智能装调国际难题并获“火花奖”,还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专项关注。
目前,该技术转化成效显著,为华为下一代手机镜头多面共体光学元件提供了全球首台套测量装备与创新解决方案;技术已拓展至半导体领域,不到两年已开发出对标国际精度的国产替代设备;在工业智能检测领域,团队开发的系列在线轮廓检测装备有望取代传统三坐标机,为工业检测降本增效提供创新方案。
“我非常感谢这个平台,它赋予我们很好的展示技术的机会。第二届拿到金牌后,我们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获得了技术上的高度认可。通过华为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验证,目前对于性能提升作用非常可观。”张效栋兴奋地表示,“我们已经计划在天津进行落地转化。既然站到这个舞台上,我们有信心快速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布局。”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10/29/content_143092_2764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