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第17届国际绿色能源会议(IGEC 2025)、第6届国际能源与人工智能会议(ICEAI 2025)与第6届北极能源论坛(Arctic Energy Forum)联合会议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国际绿色能源协会、天津大学官方期刊Energy and AI、冰岛大学和Arctic Portal 共同举办。国际绿色能源协会主席李献国院士、冰岛大学Rúnar Unnpórsson教授和Younes Abghoui教授、天津大学焦魁教授、萨里大学宣晋教授为大会共同主席。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能源、储能技术、氢能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并精心组织代表团参会。会议期间,天津大学赵军教授、陈金龙教授等多位师生代表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王博文副教授还重点面向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宣讲博士后与青年教师招聘计划,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咨询。
本次国际绿色能源会议设有多场高水平专题讨论,汇集了全球多位卓越的顶尖学者与行业领袖。主会场中,冰岛研究中心主任Ágúst Hjörtur Ingþórsson、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刘茂昌教授、纽约州立大学Amit Goyal教授、冰岛大学Rúnar Unnþórsson教授、利物浦大学Zhibin Yu教授、魁北克大学Samaneh Shahgaldi教授、Qair International总监Tryggvi Þór Herbertsson、南丹麦大学Bo Nørregaard Jørgensen教授等针对推动绿色能源领域创新发展、能源系统转型、新一代能源系统、清洁能源普及、氢能未来、能源转型等主题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Plenary talk)和专题讨论(Panel discussion)。在4个平行分会场中,共计136位与会者进行了主题报告(Keynote talk)和普通报告,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能源政策、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方向,为大会贡献了丰富的学术内容。
其中,天津大学师生代表大放异彩。查森博士以题为《Structur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ultra-thin GDL-less PEMFC》的精彩报告,斩获大会“最佳报告奖”;秦志坤同学获得“最佳报告奖荣誉提名奖”。颁奖仪式上,冰岛教育部部长Logi Einarsson与Elsevier能源与地球期刊出版总监Deborah Logan女士共同为获奖者颁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在能源储存与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

10月13日下午,焦魁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欧洲站(CGTN Europe)的专题采访。他围绕氢能、燃料电池、储能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与专业分享。他指出,储能是构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推动能源体系低碳化、分布式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未来能源创新需连接材料、数据、系统与政策,加速成果转化,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5日,会议主办方还为参会的专家和学者安排了一场以“能源之旅(Energy Tour)”为主题的参观活动。活动中,大家分别参观并深入了解了冰岛的地热发电站Hellisheiðdarvirkjun,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和水利发电站Ljósafossvirkjun hydro power station。
会议期间,焦魁教授公布了第18届国际绿色能源会议(IGEC-XVII)暨第7届能源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EAI-VI)将于2026年5月10日在阿布扎比-阿联酋联合举办。

会议结束后,10月16日,焦魁率天津大学代表团访问冰岛大学并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围绕地热能源开发利用、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未来在科研合作、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为两校在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2年成立以来,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始终立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整合校内外多学科优势力量,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体系。平台已成为我国储能领域的重要科研与人才高地,为国家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此次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全方位展示了天津大学在能源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全球合作网络,为推动世界绿色能源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天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