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5年10月1日,在国庆与百卅校庆双庆同至的盛典氛围中,天津大学内燃机博物馆开馆仪式于卫津路校区内燃机大楼隆重举行。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吴挺,天津大学原校长助理刘宁,史绍熙先生后人史君慧,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涛,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柯燎亮等共同出席,师生和校友 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开馆仪式由能动学科主任梁兴雨主持。


王天友在致辞中以一名1989年便与天大动力学科共成长的“老能动人”身份,分享了他对内燃机工业的历史洞察与未来展望。他指出,这座为130周年校庆献礼的内燃机博物馆,其意义远超越一座保存历史的殿堂,更是一座能够孵化未来的摇篮。他勉励青年学者要“向史而新,跨界融合”,勇于站上巨人的肩膀去闯荡科研的“无人区”,以天大能动人奋斗七十余年的“精神血脉”,乘上学科突破先导项目的行业东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天大动力”以国家战略与世界前沿为“风向标”,持续领跑,成为推动中国工业突破封锁、弯道超车的不懈动力。

刘宁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内燃机大楼的求学岁月和学术启蒙,一丝不苟的内燃机构造课、灵动有趣的内燃机原理课,仿佛间都在眼前。刘宁高度评价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与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对祖国内燃机工业发展的卓越贡献。他指出,天津大学能动学科与祖国内燃机工业发展时刻命运相连、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创新成就的策源地、动力源。作为一位“老校友”,他对学科、专业,乃至天津大学充满信心。期待在校师生、各界校友积极支持、持续发力,为学科兴旺发达、持续奋进持续发力。

史君慧女士以“见证者”的角度,回忆了史绍熙院士将毕生精力倾注到内燃机工业,一生不休、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在老一代学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到人生最后一刻的伟大精神的感召下,她倡议全体青年学者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为天津大学屹立于行业巅峰而不断奋进。

韩宝志高度赞许了内燃机博物馆的建设。他指出,天津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内燃机专业全体师生的努力, 内燃机博物馆不仅是机械工程学院历史传承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天津大学的办学力量和水平。期待内燃机博物馆成为全体天大的精神命脉、时光宝盒,成为向社会展现天津大学办学教育水平的绝佳场所。

孙涛代表学院向全体师生、各界校友的巨大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学院、学科应该利用好内燃机博物馆的优秀平台,把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传承下去,做好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大思政课”,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使内燃机博物馆成为思政教育的教材和载体,将天大能动人持续奋斗的精神与内涵传承、保护、发扬,直至扬校誉于无穷。

高文志教授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受益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系统、扎实的教学体系,长期以来,天津大学能动毕业生一直受到各行业、企业的高度评价,为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内燃机博物馆将成为传承、记录内燃机专业从建立到成熟发展历程的绝佳载体、传承内燃机文化的有效纽带,更将成为让年轻人抚摸内燃机历史、了解中国工业奋进历程的“第二课堂”。

天津大学先进动力校友会秘书长闫方超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诚挚感谢了学习、成长、创业过程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的无私帮助。他表示,内燃机博物馆是能动专业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助力全行业聚焦天津大学的历史契机,更是发扬天津大学校园文化的“策源地”。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天津大学先进动力行业全体校友将持续为专业发展出工出力,成为专业登顶行业巅峰的推动者。

在全体来宾的共同见证下,王天友、吴挺、刘宁、史君慧、韩宝志、孙涛、柯燎亮以及能动学科资深教授姚春德共同为博物馆揭幕,标志着这座承载着学科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揭幕仪式后,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云强带领参会嘉宾参观了新落成的内燃机博物馆及相关实验室,深入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与前沿研究成果;随后举行的校友座谈会为各界校友提供了深入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


天津大学内燃机博物馆由先进内燃动力领军班一期13位学员捐赠建立,不仅系统梳理和展示了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更是传承学术精神、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载体。在国庆与校庆双喜临门的特殊时刻,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展现了天津大学在动力工程领域的深厚积淀,也彰显了天大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
作为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燃机博物馆的开馆为校庆增添了专业亮色,必将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促进学科交流,推动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学科迈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