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Campus News

法学院师生集体学习研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精神

作者:法学院编辑:梁绍楠 应紫瑜来源:法学院

2025年9月3日,法学院组织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会后院领导班子、师生代表在330会议室集体学习研讨大会精神。

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说,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十分振奋。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增强了我对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历史证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我们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作为天津大学法学院的师生,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规范,统一行动。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坚决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全心全意搞好教学、全力提升科研水平,为壮大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实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委书记管虹说,此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庄严回望,更是对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展示。通过阅兵仪式,我深切感受到我国国防实力的显著提升,众多新式武器装备的亮相令人热血沸腾,体现了国家科技战略支撑力量的日益强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四个自信”的生动体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视历史、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

副院长杨健说,此次阅兵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防实力的历史性跨越,八十年沧桑巨变也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铭记历史,方能行稳致远。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坚定不移跟党走。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要做未来的创造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中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遵循。

党委副书记杨漫路说,今天和学院师生一起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心潮澎湃!深切感受到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回望与对和平的宣誓。八十年前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大会的胜利召开彰显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受阅官兵坚毅的目光、铿锵的步伐,以及那些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无不告诉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任何否定侵略历史、挑战国际秩序的行径,我们都绝不容忍。作为法学院的一员,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传承这份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守护和平与正义的共同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副院长于艳春说,铭记历史,启迪未来。今天的阅兵仪式让我非常震撼。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珍视和平。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此次阅兵也展示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有信心,要用知识和能力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国富兵强!唯有祖国强大,才有人民之幸福!我们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祖国同频共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副院长杨雅婷说,观看阅兵后,我心潮澎湃,深感震撼与自豪。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队、先进精良的装备,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军队风采,让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高校教师,我将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卓越教授张恒山说,观看大会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权、英勇奋斗的民族。我们曾经在非常贫弱的情况下,遭受日本入侵,但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抗战的过程中,也使我们中华民族真正团结起来。提升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的重大转折点。第二个体会是中国的强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实现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之前,中国近代反复遭受外敌入侵的屈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才真正摆脱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分散状态,使国家统一,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意识。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强大国家,这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个体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强大的武装、先进的武器装备、良好的精神风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最强大的力量。

博士研究生赵燊说,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感到十分激动,有以下三点感想:一是我们青年同志一定要铭记历史。这次阅兵中有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只有记住来时的路,才能行稳致远;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次阅兵中,“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等战略武器震撼亮相。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三是我们青年同志要振奋精神,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当下,保持历史定力和战略定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博士研究生于晶云说,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对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充满敬意,也会更加珍惜和平,并坚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也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对内凝聚了爱国精神,对外也起到了震慑作用。我注意到一点是,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作为首次受阅的新型作战力量方队亮相,三支新型作战力量的首次受阅,不仅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和安全理念创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三支新型作战力量的亮相,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向新而行、向强而进”的坚定步伐;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思想上紧跟党、在行动上服务党,努力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博士研究生史慧敏说,作为一位博士生党员,这场阅兵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国家盛典的见证,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教育。我深知铭记历史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抗战中孕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我们科研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我特别关注阅兵中展现的科技创新成果。许多装备体现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重大进步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站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要继承的是那些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先烈们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是和平的受益者,更是其捍卫者。“山河无恙,吾辈自强”。这次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博士研究不仅是个人学术追求,更是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承诺。

博士研究生赵梓晟说,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庄严盛典。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这场盛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未经历战火,但历史的教训与先烈的精神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奋斗正当其时。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实干担当回应时代召唤,才能不负先辈的牺牲与期望。

博士研究生刘开莹说,首先我感觉心情非常激动,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一个个方阵,充分展现了国家的强盛。我的家乡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从小就通过长辈们的言传身教、近距离接触驻扎军队、去烈士陵园祭拜等方式,学习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及巨大贡献,我想说,生活在中国,我很幸福,一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其次,我注意到本次阅兵仪式有很多新型部队首次亮相,都与最新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前沿科技研究也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希望与各位老师同学共同努力!

博士研究生张弛说,这场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丰碑的庄重致敬,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弘扬,以及对和平发展决心的坚定宣示。一方面,我感受到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受阅将士眼神坚定、斗志昂扬,新型军兵种方阵与智能化装备彰显“科技强军”实力,各型先进战机和导弹等国之重器列阵长安街,展现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能打仗、打胜仗”能力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我深切体会到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参阅部队中维和力量的出现,表明中国不仅倡导和平,更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理念。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同世界上爱好和平、坚守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阔步前行。这场阅兵是一次穿越历史烽烟的检阅,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示。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信念,激励我在自身岗位上不懈奋斗,为民族复兴贡献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