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5年9月19日下午,由天津大学图书馆与天津大学图书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知学讲坛”第65期,在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403室圆满举行。本期主题聚焦“AI时代,如何阅读文学经典”,特邀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杨毅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共吸引了50名师生踊跃参与。

杨老师首先指出,尽管AI信息处理能力强大,但其理解仍停留在表层。“人工智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智能’”,他强调,“尤其在处理文学经典这类蕴含深厚文化背景与情感层次的作品时,AI的概括往往流于浅显,甚至失真。”他提醒同学,技术虽便捷,却无法替代个人的深度阅读与情感体验。
杨毅老师提到文学作品要品读语言,日常的是口语化的,但是文学的是典雅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文学上这是美的,令人遐想的,可是翻译过来却是缺乏美感的,甚至有些恐怖的。这是因为语言是含有意蕴的,诗文有其感受,而非仅仅是表面的文字记述。汉字是象形文字,相比于西方文字,汉字本身就可成画,这为中文增添了独特韵味。
杨毅老师还提到了汪曾祺的《受戒》,这本小说有古典文言文的韵律,单句和偶句对应结合,富有节奏感。《受戒》全文一万多字,但叙事实际只有三千多字,结尾大篇幅抒情,这样大段的环境描写,每一次阅读都可能给予读者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此外,杨毅老师还谈到文学中修辞与叙事姿态的重要性。比如“多喝热水”这样简单的关怀,因语气和语境的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截然不同。他以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认为诗文的内容非常温馨,但是结尾三个“愿你”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对陌生人表达了最真挚的祝愿,但这美好的愿望与诗人又有何干系呢,诗人并不祝福自己,诗人是悲伤的诗人。
最后,杨老师提到叙事姿态和叙事内容的分裂,如“祝你永远快乐!”永远和快乐并不能共存,但是人们总是乐意有这一份美好的期待。金庸的小说是虚构的,但是故事中确切的日期却给人真实之感,这种虚构中的确定打破了文字和现实的界限。同时,他以《笑傲江湖》为例,讲金庸的武侠实际是政治的隐喻,令狐冲的狷狂代表着现代文人的清高与气节,这份狷狂吸引了能够理解他,传授他独孤九剑的风清扬,风清扬是隐逸的,这份隐逸与狷狂都是现代文人的风骨体现。小说中,令狐冲打败了代表权力的左冷禅和代表名利的岳不群,这也是金庸对于现代社会的批注。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几十秒视频的确抓人眼球,但是被时代长河淘洗冲刷后留下的文学经典,自有其馥郁芬芳。留出些时间给书籍,也留出些情感给生命,给爱你的和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