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Campus News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艺术文化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陈羲编辑:张华 郭新婷来源:人文艺术学院

2025年9月2日至6日,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艺术文化系列活动圆满举行。系列活动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中俄美术作品展两大单元,汇聚了来自中俄两国艺术界与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众多艺术家的积极参与。活动以艺术为纽带,铭记历史、弘扬精神、倡导和平,彰显了中俄人文艺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2025年9月2日,北京时间15:00(俄罗斯时间10:00),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艺术文化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VooV Meeting)线上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俄两国艺术界与学术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代表来自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俄罗斯工艺美术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布尔加诺夫博物馆、圣彼得堡穆希娜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十余所中俄高等院校与学术机构,共有16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研讨。

2025年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年份,既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同期在天津召开,不仅为研讨会增添了现实关怀与国际视野,也进一步凸显了本次学术交流的时代价值和全球意义。在此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重要时刻,研讨会以艺术与学术为纽带,旨在通过中俄两国专家学者的深入对话,弘扬反法西斯精神,倡导和平理念,推动人文交流互鉴与务实合作。

研讨会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文化艺术教研中心主任曹雄主持。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王用源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景育民以“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艺术使命”为主题发表致辞,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与中俄艺术合作的时代价值。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俄学者围绕纪念性艺术、战争记忆、公共艺术教育与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艺美术大学教授、俄罗斯功勋艺术家Мар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Бурганова阐述了战争纪念碑的艺术价值与教育意义。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助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孙列强调新时代的历史题材创作应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媒体、影像等新形式。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授Наталья Леонидовна Блищ梳理了战争艺术中女性的多元形象,指出女性既是战争的参与者,也是和平与文化的守护者,她们推动民族精神的建构与人文价值的传递。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系主任李迅重点分析了两国雕塑艺术在主题选择、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教授、Aesthetica Universalis期刊主编、科学教育中心“Cogito美术馆”馆长Серге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Дзикевич以“美丽中国”项目”为例,从美学与生态伦理的维度探讨艺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天津大学副教授、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曹铁娃梳理了中俄绘画交流的三个历史阶段,揭示了两国艺术在反法西斯主题上的互动与演进。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克拉斯诺连尔地区主席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Буртасенков聚焦青年群体,提出传统教育方式需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使反法西斯记忆转化为可感知、愿接受、能传承的精神力量。四川大学副教授吴兵先运用符号学理论解析阿尼库申的经典雕塑,揭示艺术语言如何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记忆。南开大学副教授吴若明梳理了从中国早期石刻艺术到抗战纪念碑的发展脉络,强调这一传统在传递技艺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与历史意识的延续。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合作交流办主任孙锐结合多项中外交流案例,强调艺术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艺术不仅是文化互鉴的重要纽带,更是推动和平与友谊长久传承的桥梁。圣彼得堡青年艺术家代表Анастасия Сергеевна Садова从青年视角探讨了苏中战地艺术实践,指出这些作品跨越时空,为青年理解勇气、责任与和平价值提供了有力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呼和浩特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斌通过比较中俄现实主义雕塑,揭示两国在材料、技法和空间处理上的差异。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文化艺术教研中心主任曹雄介绍了列宁格勒“荣耀绿带”项目的独特价值,阐释了多元纪念形式与城市空间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中俄学者提供了跨越国界的思想交流平台,也使艺术与学术的对话与国际政治现实形成呼应,凸显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探讨纪念性艺术、战争记忆与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在国际交往与和平理念传播中展现了独特作用。

2025年9月4日至6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线上)》通过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分三期展出。展览由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天津市彩塑艺术研究院、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协办。

展览自筹备以来,获得了中俄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通过定向邀请与公开征集,共收到作品200余件,涵盖国画、油画、雕塑、水彩、版画等多种形式。经评审,最终遴选出的作品依次呈现三个篇章:“抗争与牺牲”“胜利与传承”和“和平与共生”,形成完整的艺术叙事。值得关注的是,展览中不仅有大师名家的经典力作,也有青年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与探索尝试。部分艺术家积极引入数字艺术创作方式,这为纪念性艺术带来了新的表达路径,也体现了代际传承与当代表达的结合。

展览以艺术为媒介,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致敬无畏牺牲的英雄先烈,传递胜利的荣光与历史的启示,并寄寓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待。本次活动不仅重温了中俄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光辉历程,也进一步深化了两国文化交流与友好情谊。

本次系列活动以艺术和学术为双重平台,展示了中俄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方面的成果。活动不仅铭记了历史,弘扬了和平理念,也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提供了新契机。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将继续以艺术为桥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让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在新时代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