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天大法学院代表获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征文一等奖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承办、《中国应用法学》编辑部具体组织的 “第二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征文评选活动”评审结果出炉,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刘启源合作撰写的论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模式的实践检视与制度完善研究”荣获一等奖。

  • 冰岛盛会展天大风采:天津大学助力全球绿色能源新征程

    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第17届国际绿色能源会议(IGEC 2025)、第6届国际能源与人工智能会议(ICEAI 2025)与第6届北极能源论坛(Arctic Energy Forum)联合会议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国际绿色能源协会、天津大学官方期刊Energy and AI、冰岛大学和Arctic Portal 共同举办。

  • 2025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微电子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8-19日,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天津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和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承办的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202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百卅兴学担使命,数智集成启未来”,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师生打造拓宽学术视野、锤炼科研技能、激发创新火花的宝贵舞台,同时通过邀请集成电路领域学界权威、行业专家开展深度分享,为师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合作开辟新领域,拓展新思路。

  • 春晖大讲堂 | 黄玉龙:以综合性人才素养为基础,以实干型员工能力为方向

    10 月 17 日,天大外国语学院 “春晖大讲堂” 第二十讲开讲,邀请黄玉龙院长以 “以综合性人才素养为基础,以实干型员工能力为方向” 为题授课,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与,刘家骥主持。黄玉龙分享求职与职业发展要点,强调外语人才需夯实语言基础、积累跨领域知识,肯定 AI 对翻译的助力但提醒勿过度依赖,还与学生互动交流相关议题,讲座为学生职业规划及高校人才培养衔接职场需求提供指导。

  • Science刊发天大力学团队突破性合作成果:实现生物电子接口无损精准贴合

    天津大学方维副研究员与多单位合作,在柔性薄膜无损转移领域获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该研究提出 “液滴转移” 策略,用液滴在薄膜与目标表面间形成润滑层,抑制应力集中,实现脆性薄膜对复杂表面的精准包覆。基于此,成功将超薄硅基薄膜包覆小鼠神经和脑部,构筑无损生物电子界面,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红外光神经调控,为柔性电子、脑机接口等领域提供支撑。

  • 建筑学院左进副教授获批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公示了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清单。经专家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批准,确定了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计200项。我院左进副教授申报的“时空大数据驱动的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健康效益评估与优化”获得资助。

  • 中央电视台报道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数字化与预防性保护研究成果

    2025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奋进的中国——我们的十四五”节目中,报道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研究团队关于长城数字化与预防性保护的最新科研成果,重点介绍了在全线数字化、遗产价值挖掘和侵蚀病害风险评估上的突破,展现了天大在长城数字化保护领域的创新能力。

  • 提升DNA存储数据恢复性能 天大科研团队发表DNA信息存储新进展

    本站讯(文/赵晖 吴华明)随着数据存储需求进入“泽字节时代”( 1泽字节约等于1万亿GB),DNA因其环境友好、稳定性高和存储密度大等特点,被视为极具潜力的存储介质之一。然而,DNA数据存储的实际应用仍面临合成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在采用高扩展性、低成本的合成方法(如电化学合成)时,往往伴随较高的核苷酸错误率与合成不均匀性问题,严重影响数据读写的可靠性。为应对这一挑战,近日,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与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华明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

  • “天大-四方新型电力系统联合创新研究中心”首届智能电力系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行

    9 月 29 日,天大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四方继保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年度会议召开,双方代表参会。谭超致辞回顾合作成果并提及 “四方专项奖学金”,会上师生与企业专家分享电力系统相关技术报告,徐可寒介绍企业继电保护新技术,双方还深入讨论技术议题。徐刚总结肯定会议成效,称将持续推进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

  • 天津大学互联感知集成电路与系统团队在量子计算电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5年10月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奖项授予在量子计算领域做出奠基性贡献的科学家。量子计算作为引领下一代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发展将深刻重塑信息技术乃至整个工业格局。

  • 第十八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津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3日至27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天津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会议以“汲取双碳之能,赋禀新质之光”为主题,来自国内外3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14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津门,共襄学术盛会。9月24日上午,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教授主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梁媛、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 献礼建校130周年:刘庆岭教授团队《中国科学:化学》刊文报道分子筛脱硝研究新突破

    时值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在氮氧化物(NOx)净化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有机模板剂调控LEV型分子筛铝原子空间构象的新范式,成功攻克传统催化剂低温活性不足及水热稳定性差的技术瓶颈。研究成果以《Organic Template-based Modulation of Al Atom Conformation in LEV Zeolites to Enhance NOx Elimination》为题发表于国产顶级期刊《中...

  • 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智能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分会场——人工智能赋能全球教育治理高端论坛在天津召开

    2025年9月22日-23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智能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分会场——人工智能赋能全球教育治理高端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3教112召开。会议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承办。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研讨会形式,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等国的顶尖学者、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转型”、“人工智能素养与全球胜任力”、“数智技术重塑学习生态”、“数智赋...

  •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在天津津卫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以“新时代、新推进、新化学”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哈工大、上交大、南理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过程所、兰化所、有机所、西安近代化学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所、165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军工程大学、航天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津门,共襄学术盛宴。9月18日...

共1409条 首页上页12345...94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